关于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结果的公示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5-10-29浏览次数:10

各学院团委、各社会实践团队:

根据我校《关于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及评选工作》的通知,经各学院推荐申报、实践团队风采展示、校外专家综合评定,评选出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4个、优秀团队16支、优秀指导老师32人、优秀调研报告43篇、优秀专项活动2项与优秀个人56人,具体名单见附件。

请各组织认真核对获奖名单,如有疑问,请于公示期内反馈。

公示期:20251030日—1106

公示联系人和电话:韩老师(团委) 055162158160

张博涵(青志联)

附件: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名单

共青团合肥大学委员会

20251029


 

附件1

合肥大学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优秀组织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经济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文化与旅游学院


 

附件2

合肥大学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活动优秀团队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单位

团队名称

1

设计学院

“非遗焕新筑农梦”实践团队

2

校团委

“合心童绘,七彩盛夏”志愿服务队

3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童梦护航 关爱领航”实践团队

4

文化与旅游学院

“青春织梦·五色绘彩”实践团队

5

研究生院

“合研星光”志愿队

6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

共镌曙光队

7

教育学院

“薪火传乡韵,师苑‘育’童心”社会实践团队

8

智能建造与交通工程学院

“墨染桥隧,绘筑乡韵”实践团

9

外国语学院

“合语筑梦”青年队

10

校团委

冶父“青”山起,梁岗“振”当时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11

生命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

“徽风童语·暖忆池州”调研团

12

数学与统计学院

“筑梦乡村路,‘泾’彩志愿行”志愿服务队

13

文化与旅游学院

“青春柏垫行,文旅绘新景”实践团队

14

经济学院

“合启淮章”志愿服务队

15

马克思主义学院

“星火铭魂,赤韵流芳”实践团队

16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

“青春耕耘乡村,共筑振兴梦”实践团队

 


 

附件3

合肥大学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优秀指导老师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李娜、王艳、吴娴、高燕、褚俊雷、王能引、白杉、徐晓玲、沈丹丹、钟伦锁、许晓峰、李雯雯、李金霞、秦蕊、葛玉荣、苗冰涛、武奎、杨林、熊霖、李妍妍、李影、韩钰、陈文静、张正华、陶德强、章云冉、童广路、张弦乐、魏亚、窦思佳、张惠琳、黄莹莹


 

附件4

合肥大学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优秀调研报告名单

一等奖

序号

调研报告名称

作者

指导老师

1

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农村居民健康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安徽泗县为例

刘珊灵、吴亚、李晓妍

李妍妍、苗冰涛、武奎

2

合肥市肥西县高店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情况调研

王誉瑾、苏耀文、韦娜、赵玉

张正华

3

冶父“青”风起,梁岗“振”当时——基于新媒体视角下的产业融合经济发展新模式调研

孔盼盼、汪胤欣、韩玉如、余婷

李雯雯

二等奖

序号

调研报告名称

作者

指导老师

1

银色经济赋能社区基层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以颍上镇颍阳社区为例

谢舒涵、丰懿洁、刘运珂

陈思超

2

从“有”到“优”:泾县红色文化研学平台的提质路径

孙林、高莉、丁涛

黄莹莹、张亚

3

仙草归莘——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大学生创业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晋纶、吴军、李自强、盛铠

唐静

4

乡村振兴视角下家校共育教育实践中的障碍与突破——基于安徽省石板冲乡的调查

周鑫、祝佳敏、项雅慧、 陶哲

窦思佳、张惠琳

5

管仲遗风铸忠魂——基于颍上红色文化与管仲文化思想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余念、毛雪莲、夏正伟

陈思超

6

从“点”到“链”:乡镇、村民组织与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联动

余晓宇、吴玉竹、高艺萌、刘志鹏、倪瑞涛、李海勇、张欣冉、唐芮、李晓鹏、洪培锡、张永立、王乐闻、田欣茹、廖赢政、韦金美

钟伦锁、沈丹丹

三等奖

序号

调研报告名称

作者

指导老师

1

智慧环境治理技术在乡村生态保护中的应用与推广

石鑫、黄怡婷、毛潇永、王艺璐

章云冉

2

数字化时代的共育之道:青少年网络管理与亲子关系的互动机制的研究调研报告

毕昭悦、祝奕轩、张彩霞、张馨悦、王滢、单玉丽、陈怡、包凤灵、余兴杰

李妍妍、李影

3

“红”链融合,“制”富乡村——集成改革视角下颍上建颍乡番茄产业振兴路径探析

马新如、冯明菊、郭余阳

陈思超

4

生态驱动下的乡村振兴样本——颍上五里湖生态环境治理探索与思考

尹德帅、聂雨孜、李静雯

陈思超

5

关于安徽省怀宁县数字乡村发展路径探讨

程娜、马海燕、周洁、李希、蔡佳

李秋芬

6

六安市独山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价值提升路径的研究

相千叶、黄周志、张悦、 张柏涵

窦思佳、张惠琳

7

传统手工业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振兴——以泾县宣纸产业为例

石鑫、钱诗敏、张婷、吴懿杉

章云冉

8

从资源活化到乡村善治:文化赋能的新范式——基于淮南寿县的多维度乡村振兴实践研究

欧林倩、周诗琪、韩可欣、陈诗琴、陈晗

白杉

9

紫金砚、大鼓书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陈诗琴、马晨曦、卫梦然、刘娟琳

白杉

10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的调查和研究   ——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肥光社区为例

徐锦瑶、王子超、鲁丹妮、嵇翔、李嘉欣、冯晨书、李星雨

张弦乐、魏亚

11

关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半岗镇中心学校乡村振兴与音乐鉴赏校园宣讲实践报告

周欣雨、吴思晗、王丹宇

陈思超

12

广德市柏垫镇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履行表现、问题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

付静妍、苏芮、廖盈盈、马浩宇

李娜、王艳

13

“豆”志昂扬:乡村振兴背景下八公山豆腐特色产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路径探究——基于淮南寿县豆腐产业链深度调研

欧林倩、汪曼琪、周嘉怡、李家诚

白杉

14

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与传承意志研究——基于多元化服务型托管班体系下的调研

姚荟婧、方余、张雨晨、陈亦天、韩睿卿、张博涵、熊紫琪、柴成阳、徐心妍、余兴杰

李妍妍、李影

15

多元资源协同赋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探究--基于安徽省多地实践调查分析

黄家乐、邹智杰、杨艾果、武晴晴、刘云景

钟伦锁、陶龙泽

优秀奖

序号

调研报告名称

作者

指导老师

1

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淮南市小甸镇红色文旅资源挖掘与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韩可欣、陈爽、尹得智

白杉

2

支教赋能与基层治理协同发展研究——以淮南市社会支教为例

陈晗、程璐、陶晨雨

白杉

3

儿童心理评估视角下普惠托育服务对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合肥市上派镇肥光社区为例

高嘉琦、鲁琪静、张慧、余爽、包杭姗

张弦乐、魏亚

4

颍上县乡村振兴探访助农企业实地调研报告

尤佳怡、张雯、臧文静

陈思超

5

硒引产业提质效 乡村振兴迈大步——基于石台县大演乡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肖一遥、邵如萍、胡晶晶、郑启桂、齐磊、刘馨语、谢婉茹、吕祥、何宇、王露露、李思婷、任一鸣、曹良惠、夏子若、康琴、屠可可、陈仲晶、黄子念、揭道远、王宇豪

杨林

6

《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以长丰县戴集村为例》

万明何、李仁怡、孙悦、方睿

秦蕊

7

关于于黄山区仙源镇参与“初心学堂”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的社会实践报告

高海欣

8

寿县文旅与文化遗产转化:文旅融合系统工程赋能县域振兴探索

周诗琪、马思文、王瑶、肖楠

白杉

9

关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调查报告——以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松林岗村为例

张晓雅、李少如、贾玲

王认真

10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以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调研为例

马紫丹、姚思彤、严圳俊、鲍冉、夏晓蕊、熊依梦、何符沛、张子豪、谭硕

钟伦锁

11

长安社区文明助力与基层治理服务调研报告

张持、杨逸

12

《返母校宿松县第二中学宣传合肥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张超威、郭铭杰、董清华、张耐、郭思甜

董波

13

关于宿松县教育水平发展的探究与思考—以振兴学校为例

董乐、沈喜月、江琪、张菀霓、李路恒

张云兆

14

守百年匠心,探宣纸新道——中国宣纸文化园调研实践报告

方蔚欣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现状与优化路径调研报告》

常明杰、侯旗全、蒋志伟、吴天昊

戴路

16

《三夏践初心,返校话成长》

刘卓明、苏陈阳、胡锦瑞、孙文浩

董波

17

财政支持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机制研究——基于绩溪县三下乡实践的调研分析

徐德闻、魏琪、徐舒欣、刘金龙

褚俊雷、褚俊雷

18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吴俊杰、穆晔、胡敏杰、李闯

沈丹丹

19

关于对基层工作的探索与感悟

袁心梦、茆欣悦、付心悦

沈丹丹

 


 

附件5

合肥大学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专项活动优秀奖名单

序号

校级专项类别

团队名单

1

中小学服务实践团

文化与旅游学院

“青春织梦·五色绘彩”团队

2

语言文字推广实践团

文化与旅游学院

“青春柏垫行,文旅绘新景”团队

 


 

附件6

合肥大学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活动优秀个人名单

序号

学院名称

姓名

1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余晓宇、吴玉竹、倪瑞涛

2

管理学院

张彩霞、吴思晗、谢舒涵、高莉、孔盼盼

3

教育学院

徐锦瑶、王子超、张慧

4

经济学院

胡欣、张博涵、陈晗、韩可欣、欧林倩、周诗琪、尹德帅、尤佳怡、余念、孙林、汪胤欣、徐舒欣

5

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

王晋纶、张家爱、徐德闻

6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张程峰、刘珊灵、李晓妍、吴亚、孙乐萍

7

设计学院

陈曦、何佳音、许嘉珍、江澜

8

生命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

肖一遥

9

数学与统计学院

康海翔、王瑜

10

外国语学院

耿戈月、曹紫璐、王誉瑾

11

文化与旅游学院

熊紫琪、相千叶、祝佳敏、邢飞燕、张乐、廖盈盈、苏芮、潘芮、吴奕璇、魏琪

12

先进制造与工程学院

陈汗廷

13

智能建造与交通工程学院

余兴杰、郭雨欣、华梓辰、孙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