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非金属矿产业科学产教深度融合的“金钥匙”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9-12-06浏览次数:3552

  ——记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秦广超团队  

  

  

羊城十月,秋意随风悄然而至,却吹不散合肥学院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秦广超团队成员心中那一份收获的喜悦。在刚刚落幕的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大会上,秦广超、黄俊俊等老师牵头与企业合作完成的项目《高值化碳酸钙粉体制备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大型纵摆磨粉机关键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同时获得科技进步类一等奖、二等奖。这也是合肥学院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更在国内非金属矿相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来自德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同行间打响了合肥学院高水平应用型办学产教融合的特色招牌。

扎根一个“绿色”产业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金属矿行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有力支撑和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非金属矿行业以绿色发展模式为主线,其中碳酸钙应用领域广,需求量大,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之一。中国碳酸钙年产销量约占世界的1/3,已成为世界碳酸钙重要的生产与消费大国。如何立足产业科技实际,面向全国、放眼国际,以科技促进矿业绿色化、增值化升级发展,一直是秦广超团队科研奋斗的理想。

20多年的不断坚持,不断前行,秦广超在重质碳酸钙等非金属矿物材料制备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和过硬的科研开发能力,曾主持参与省部级科技/产品开发项目5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市级和行业奖3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表碳酸钙论文30余篇,科研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和较高评价。现任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其制品标准化委员会碳酸钙工作组副组长,广西自治区政府“千亿元碳酸钙产业发展院士专家顾问团”成员,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贺州市政府石材碳酸钙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矿物加工与利用专委会委员、中国无机盐工业专委会碳酸钙行业分会专委会委员。

投身一项“融合”事业

能否精准对接校企之间的供给和需求,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是深度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

秦广超常说,自己就是个简单的人,就想做点实事。2017年,从科研院所来到高校工作,新环境为他的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他立刻把工作重心落到了当前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围绕“原料粗加工向材料深加工”“产品低值加工向高值化加工”“高耗能向绿色加工”转型升级环节,思考如何切实回应企业现实关切,推动所在学科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

2018年,为了解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西贺州市科隆粉体有限公司“高附加值碳酸钙产品”的国产化问题,秦广超和他的团队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安徽合肥与广西贺州,合作项目的很多想法都酝酿在这1300多公里路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中国建材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高值化碳酸钙粉体制备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研发的人造石专用碳酸钙粉体,颠覆了国内高端人造石市场90%以上被国外垄断的局面;项目研发的硅酮胶、电线电缆、塑胶母料专用碳酸钙粉体打破了该类高端市场一直被欧米亚等国际巨头垄断的局面。实现了系列化高附加值碳酸钙产品国产化,形成一套高值化碳酸钙产品制备成套技术,为国内碳酸钙产业及其装备技术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集成示范。

贺州拥有丰富的碳酸钙资源,是我国重钙之都、岗石之都,碳酸钙产业总产值达300亿元。“近年来,贺州企业在产品精细化提升领域有了一个发展进步,但还要继续立足绿色节能生产,紧跟市场中高端需求,整合优势资源与企业;同时更要借力协同创新,依托校企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做大做强重钙及其产业链延伸,引领国内碳酸钙产业绿色发展,为碳酸钙产业及其装备技术进步提供绿色智能集成成套示范。”秦广超说。

坚守一份“教育”初心

15年一线工作经历和丰富企业研发经验,不仅让秦广超老师的课堂充满“惊喜”,将专业知识讲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还使他在模块化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工程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成为行家。他带领青年教师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为方向,以提高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在讲课时,秦广超善于将工业案例、最新科研成果、工程实践经历等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环节。2017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杨笑微同学对秦老师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告诉记者,当时秦老师教授的是CAD和无机非工学两门课。自己计算机基础比较差,但老师上课讲解十分细致,对大家的学习进度也十分关心,特别是大量典型而新鲜的工程实例、工作案例、视频图片解析的演示,加深大家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每次上秦老师的课,我们都感觉时间过的特快,一会就下课了”,杨笑微说道。孙逸文同学回忆说:“平时秦老师上课,课堂纪律、学业要求都很严,但课下与我们相处非常亲近,从来没有老师的架子。我记得他上课的时候说过,他与我们同学的关系,不想只是老师,还可以是朋友,在学习上,生活中都可以帮到我们。老师跟我们的关系,就像是亦师亦友。”

孤木不成林。秦广超认为,只有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教师团队,才能真正做好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学院2017年引进人才,他始终把培养青年教师当作己任,努力提高团队整体的能力和素质。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组建研发团队。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黄俊俊说,秦教授十分注重培养青年教师产学研综合实践能力,“经常带着我们深入企业一线,从设备、工艺和市场多维度培养我们把握产学研机遇的嗅觉,提升科技攻关能力;他常和我们谈心,嘱咐我们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再立新功。”短短两年间,在秦广超的悉心指导下,黄俊俊所在的团队获得2018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9年全国碳酸钙行业创新奖2项,还申报了2项省部级以上项目。

  

(宣传部  科技处 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 潇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