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庆四秩芳华】第十三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12-01浏览次数:2999

12月1日,由安徽省教育厅与德国下萨克森州科文部主办、合肥学院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在合肥召开。会议首次采用远程交互形式,来自全国25个省市93所高校的230余名学者相聚线下,与大洋彼岸的德方专家“隔空对话”,共同研讨智慧教育、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开幕式上,厦门大学潘懋元先生通过视频对本次研讨会给予指导和寄语。他表示,合肥学院勇立潮头,是应用型、国际化的知名高校,合肥学院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搭建人才交流合作的平台,为产教融合的开展提供动力。祝愿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德合作顺利开展,产出累累硕果。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表示,“十三五”以来,安徽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合肥学院基础设施和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高峰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合肥学院作为省市共建的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在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全国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标杆。希望通过研讨会的举办,进一步聚焦智慧教育,进一步探索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的路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高效有力的举措,进一步拓展中德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新领域,打造中德务实合作的“升级版”,推动应用型大学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地发挥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德国下萨克森州教科文部部长毕勇·蒂默勒表示,面对新冠疫情的爆发,人类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团结地应对挑战。跨越国界的科学和研究合作发挥着核心作用,可以为解决未来的全球问题做出必要的贡献。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是相互借鉴、彼此学习的平台,其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与现代产业协调发展,重点是要将研究与发展的成果集成转化到对年轻人面向未来的实践教育中去。



德国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特使易堂铭表示,本次研讨会延续了安徽省和下萨克森州不间断轮流举办的良好传统,我们正需要这样常态化的长期合作,构建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通过此次疫情,数字化教学显优势,也对大学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因为在线课程的开展,将实践内容转化成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我们需要来自亚洲以及西方的方案,需要来自理论和实践的知识,需要来自富有经验者还有年轻人的观点。



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校长安德烈亚斯·贝尔特拉姆强调,作为一所应用科学大学,要身负使命感,积极推动智慧教育、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应该充满社会责任感,应该对社会发展利益带来积极的影响力,更应该支撑从数字化到可持续发展等各个领域的转化过程。他希望两所高校能够共同沿着应用型道路,在未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合肥学院党委书记王其东表示,合肥学院利用国际合作站位优势,持续开展教育文化的合作交流,不断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本土化,以创新开放发展理念,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中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标杆,在中国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他希望,中德双方能够借此机会深入研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智慧教育推动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不断推动中德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领域产生新的思想火花,结出新的硕果。



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秦俊峰表示,合肥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无缝对接,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科教发达、人文荟萃。合肥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模式,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中国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标杆。他希望,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安徽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优势下,合肥学院能乘势而上,发展新定位,为建立“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高校做努力。



合肥市副市长路军表示,近年来合肥学院紧密对接合肥市“芯屏器合”“集终生智”战新产业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服务合肥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提升,为合肥更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宝贵的智力资源和创新潜能。恰逢合肥学院建校四十周年之际,第十三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的举办既是深化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之举,也是推动合肥加快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有力之举。



开幕式后,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五位专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享了对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思考。德国马格德保应用科学大学副校长丁永健围绕“新形势下中德高校合作前景以及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角色”展开介绍。他表示,国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合作,中德双方在经济领域具有多方面、多领域的合作,这也为中德高校教育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中德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会持续进行、不断深化,共同推动中德教育的发展进步、合作共赢。



北京大学郭建如教授以“产教融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于全国调查数据的分析”为主旨,进行了精彩阐释。他指出,中国对产教融合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在三个五年的探索发展后,中国的产教融合已深入发展,国家、学校、企业三向联动,中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愈加成熟,应用型人才内涵不断深化,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



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围绕“理工融合,双力驱动”的主题阐述了对新工科建设的思考,他充分肯定新工科顺应人类发展需求的存在意义,提出了实现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整合。以逻辑体系的重构,带动教育内容的改革,推动教育方式的革新。



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法兰克·梅尔教授讲述了智慧教育对于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疫情期间,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通过网上学习平台的建设、数字化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内容的提供、学习效果的评估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了教与学的顺利进行。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的报告从国家战略、理论先行、国际经验、实践探索和未来发展五个方面展开,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发展应树立的新理念以及国家提出的新要求,在潘懋元先生对应用型高等教育理论的引导与指导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借鉴国际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体系、构建新内涵,不断实现本土化创新。报告最后提出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未来发展的愿景。



会议最后,合肥学院校长吴春梅对五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主旨报告围绕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从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展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发展以及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实践进行分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有力地推动了中德两国间高等教育合作交流。




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自2008年起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和中国安徽省轮流召开,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日渐成为中德两国高等教育领域最稳定、最常态化的交流平台。历届会议期间,前德国联邦总统武尔夫、下萨克森州州长魏尔、前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部长婉卡,中国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及安徽省教育厅、我驻德国使领馆负责人均曾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届研讨会作为合肥学院建校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充分展现了我校对德合作成果。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了按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共建一所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议,使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学院前身)成为德方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科学大学之一。35年来,合肥学院积极探索与德国教育合作模式,持续开展教育教学和科技文化交流,不断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本土化,以创新开放发展理念,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在双方政府的支持下,2015年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基金在合肥学院成立。目前,以“一个合作示范校和六个平台”为主体的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正稳步推进。

(宣传部 国际交流合作处 王迅 解雅婕 程敏 

学生记者 曾海腾 杨晓涵 李健东 胡一鸣 张文文 王聪 刘嘉文 张许幼 张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