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拿什么告别咱的大学?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2-06-20浏览次数:1658

核心提示:6月的大学,校园里满是离别的味道。四年前,一群青涩的高中生由陌生走到一起;四年后,他们互称兄弟姐妹。这一回,真的要说再见了。在这最.....

 

    6月的大学,校园里满是离别的味道。四年前,一群青涩的高中生由陌生走到一起;四年后,他们互称兄弟姐妹。这一回,真的要说再见了。在这最美四年的终了,他们用什么来祭奠青春,又拿什么来纪念自己的大学?答案是另类与创意。
    穿着宽大的学士服,带着大高帽,缩着脑袋,迎着刺骨的冷风和漫天的雪花,几名学生在校园里艰难前行……有人奇怪了:毕业都在炎炎夏季,哪里来的大风雪?仔细一看,哦——照片是真的,风雪嘛,全是画出来的。
    这是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刘圣东的恶搞之作。“初见学士服,难免有些兴奋和好奇。虽然天气很热,但两天前我们七八个男生却穿着学士服,在学校里晃悠来晃悠去,引来很多人‘侧目’。不少人还邀请我们当模特,做各种摆拍。”昨日中午,刘圣东笑着对记者说,一直低调了四年,临毕业前也算是高调了一把。
    照片拍好了,刘圣东就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显得与众不同?于是,绘画的天赋帮了他大忙:男生们站在水池中作投水状,他就坏坏地在水中加了一只露出尖牙利齿的大鲨鱼。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张合影照背景上,出现了一位双手拥着众人的绿巨人……
    “眼瞅着快毕业了,我心里还真是恋恋不舍,就想送给同学们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不为别的,只为博得他们一笑。”刘圣东说,他目前只有男生的照片,“现在我只是在尝试着设计,外国语学院女生资源这么丰富,我想给她们拍些照,然后设计好送给她们。”
    光影交织中感悟人生真谛
    毕业总是匆匆而至,又匆匆离去,用光影记录大学时光无疑是一种绝好的纪念方式。李强是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大四学生,今年5月他和同学一起自导自编自演了一部微电影《车呢》,为即将散场的青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快毕业的时候总想记录点什么,后来就想到拍一部微电影。”经过一场场头脑风暴,剧本初稿终于成型。“在大学里丢车、丢开水瓶是很普通的事,这样的选题能引起大家共鸣,所以故事就从丢车说起。不过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通过电影抒发自己的感悟。”
    接下来便着手开拍,没有摄像机?没事,咱有照相机。李强告诉记者,16分钟的电影画面全部是用相机拍摄而成,学院里的毕业生们排着队上镜。“电影里大概有10多个人出镜,大都是我们院的毕业生,可以在电影里看到我们所有人的影子。”
    在这部微电影中,李强也客串了一把,电影里那位省吃俭用的饭店伙计就是他扮演的。经过近1个月的忙碌,今年5月底,微电影正式制作完成。一个简单的丢车事件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没有理想的生活是那样不堪。”
    “人生不能没有理想,不光说给学弟学妹们听,也说给自己,未来的路很长,不能浑浑噩噩地活着。”李强若有所思地说。
    寄语毕业树,为母校祈福
    6月,拖着行李箱走出校门的郭秀梅,忍不住折回来到校园一处郁郁葱葱的树林里站了一会儿。郭秀梅是合肥学院外语系大四学生,一眼望去,这片树林并没有什么特殊。但对她来说,这里却意义非凡:“我们的毕业树就种在这儿,以后学校的各种美好,就由它替我们见证了。”2012年3月份,郭秀梅所在的外语系每个人捐了1块钱栽下了这棵毕业树。树的前方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纪念树”三个大字。
    郭秀梅是第一批入住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二期宿舍的学生。“我记得特别清楚,2008年中秋节那天我来学校报到,第一个感觉就是‘荒凉’。”郭秀梅说,她曾对大学生活有过无限憧憬,但是来到大学的第一天就仿佛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当时6栋宿舍楼很突兀地矗立着,栅栏围着一片杂草,里面还有一个水坑。”
    但是后来,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她目不暇接。“杂草丛中建起了体育馆,小水坑成了人工湖,湖上还搭起了木桥,再后来图书馆也建起来了,很气派。”郭秀梅言语间透着一股子骄傲,“只是当它渐成模样时,我却要走了。”
    郭秀梅说,毕业是沉重的,但同时又是值得欣喜的,一个未知的明天等着自己,有希望有憧憬。“无论如何,在哪里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就像这棵毕业树一样,永远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