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2010-2013年新进教师培训会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11-01浏览次数:869

    新学期,新征程。为使新进教师理解我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加深对岗位职责的认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及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10月26日,我院教务处、人事处、继续教育学院主办,院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承办的2010-2013年新进教师培训会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B厅顺利召开,140名新进教师到场参加。教务处处长邵一江、人事处处长缪群道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培训会。
    培训开幕式上,副院长陈啸做动员讲话,陈啸说,我院当前面临的形势及青年教师担当的历史使命,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院已形成“五特色—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卓越—4个卓越工程师计划、一专硕—1个专业硕士试点、三合作—3个教育部批准的国际合作专业”的办学内涵。当下,在建设“合肥大学”的道路上,我们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对于合肥学院新成员,大家都对你们给予很高的期望,我希望大家做好 “三项修炼”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并希望大家能与学院同发展、共荣辱,担当起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主题报告会上,院长蔡敬民就“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思路”给大家做了精彩报告。他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适应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需要三方面说明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服务层面上要突出地方性、区域性和行业性;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学院的管理制度与理念等。在课堂教学方面,蔡敬民院长强调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主动打破学校、课堂、教师边界,与社会开展广泛合作、深化实践教学、实现互利共赢。接着,他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模块化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回顾了我院由专科升为本科过程中的一系列思考与做法。同时,蔡敬民院长强调了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主要呈现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以学习能力提升为主线,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设计培养方案”、“以强化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开展教学方法手段”、“以应用能力提升为目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改革保障制度”的七大特点。
    人事处处长缪群道以“顺应发展、成长自我、实现校己共赢”为主题,就“职称—是教师的命根”、“绩效考核—不是给老师套上紧箍咒”、“教师进修—必须符合院系发展方向”和“企业挂职锻炼—是增强教师自身实践的有效途径”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期间,他强调唯有适当晋升才能在制定合理目标的基础上深化科研项目,促进我院文化设施的内涵建设,并建议大家摆正心态,正确面对院系各项人事调整工作,从专业知识、学术能力和奉献精神等方面加强修养,通过在企业挂职锻炼,推动自己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
    教务处处长邵一江为新进教师开展了题为“深化改革、提升能力、建立一流应用型本科”的报告,他以我院与德国高校深入合作事迹为例,分述了我院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现状及规划,简单介绍了关于“质量工程、提升计划、振兴计划等项目申报”的概况。在培训开幕式小结中,他指出教学工作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确立其中心地位和质量意识,才能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历史使命,才能推进我院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随后,在场人员共同学习了我院教育系江芳教授精心准备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课题,她从教学反思的内涵、内容、过程、基本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课题主旨明确、内容丰富、讲求实用,让大家清楚地意识到如何做好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她引用美国学者波斯纳的“教师成长规律”论证了“反思”对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桥梁作用,并赠与箴言“思则活、活则深、深则透、透则新、新则进”,期望大家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为我院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教育系陈芬萍教授从大学课堂要建立的“四种意识”出发,诠释了教师和学生眼中大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及“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她强调教师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教导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精神,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用的课后学习网络资源,同时增强自身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
    最后,缪群道处长希望新进教师在培训会后能认真揣摩、仔细体会,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进而快速融入到我院教育事业的建设中来。另悉,该批新进教师通过听取专题报告会,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院建设发展历史、学校管理制度、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师德与教风学风建设等情况。(教务处 人事处 继续教育学院 学生记者:李婷 刘森梅 孙贤 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