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路上系列报道之十一:一颗“不安分”的雄心,成就一番“光明”事业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5-05-25浏览次数:6620

                                                        ——记外语系2008届毕业生艾索思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总裁许飞

  

他是中山市艾索思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的创办者。

如果不是当年的“不安分”南下,许飞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

如果不是当年的热血,如今的灯具市场也许就少了一个辉煌的企业。

如果?

历史从来不相信如果。

它总是以看似偶然的发生,告诉你实属必然的结果。

大学小试牛刀——“要有方向地做兼职,要让自己在其中有一定提升。”

大二那年夏天,许飞骑着自行车在学校与明珠广场之间飞跑。

因为学校里的商店供应生活用品有限,许飞便把握商机,批发了一些生活用品卖给学校的同学们。

“我其实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明珠广场那边找人家批发,和他们谈谈价钱。”

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许飞向记者解释道,自己当时没多少本钱,用生活费做这个事情,一次拿不了多少,所以就骑自行车不停地来回跑。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心的人。

不管生意大小,能赚到钱就是成功。“帐要算,做公交一来一回两块,一包烟赚五毛,还是很不划算。”说到第一次做生意时的经历,许飞颇有感触,“为了打开销量,我就印了一些名片,发到学生寝室,那个时候每天就希望收到短信,然后去送东西。”

他总是能首先发现商机的人。

他总是那敢想敢做敢拼的人。

最让他难忘的,是和朋友一起经营奶茶店的日子。没有资金投资又何妨?投资的是人。当无数大学生忙着游戏人生,消遣娱乐时,在奶茶店打工的许飞靠着自己的能力基本解决了当时的生活费用和日常开销问题。

当在奶茶店打工的时日逐渐累积时,他对做生意的思考更近了一步。“开奶茶店期间,一个是学了点怎样做生意,一个是吃苦耐劳,人家休息的时候,是我们最忙的时间,但是很充实,因为其他很多人有时间都是在网吧的。”

在奶茶店打工的时候,许飞认识了两个在168中学任教的外教。“他们对我的英语口语有了极大的提高和自信。我真的很感谢他们。”

他们在许飞最重要时候出现了,因为那个时候,许飞对自己的口语没有多少信心。他们的出现,让许飞重新建立了这个信心:我的口语是没问题的。

生意都是一样的,无论大小,如何去做,也许只是一点小小的不同,却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在当年的系辅导员杜鹃看来,许飞是一个有思想有活力的小伙子:在班级事物中,他积极、肯干;在课余时间里,他也从不知道休闲。

“做事要实在,让你的客户,觉得把产品交给你做,放心。”

踏实做人,实在做事,这一直是许飞的人生准则。

对于大学生兼职,许飞建议:要有方向地做兼职,如果以后不从事教师行业,家教的意义也有限。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找一些和自己将来工作方面有所关联的。比如,如果今后想做外贸,可以到工厂做一些工作,至少先在外贸的边缘转一下,也让自己认识一下,自己合不合适做外贸。

创业初期多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当时我手里只有20万……”

在大学里风生水起的许飞转眼就毕业了。

选择就业?由于把许多经历投入到了兼职,和同学们相比,许飞并没有什么太多实习经验和证书优势。“我不知道什么工作合适我。我是英语专业,如果我不创业,可能就是当教师,但是老师的职业根本不适合我。”

对于上大学的目标,许飞很明确。不是要求能学到很多东西,只是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安静的好好的规划自己以后的路。

大二暑假,许飞从在广东中山工作的朋友那里得知了那里的一些外贸情况:“这里外国人很多,你学英语,以后可以过来看看。”

趁暑假的放假时间,许飞南下了解了那里的情况。他回忆着说,“不是很繁华的城市,比较合适刚毕业的我。之后就买了一些灯具的外贸书籍,大三第一学期,就按照这个方向准备了。”

当许飞的大学同学还在校时,他孤身乘绿皮火车来到了广东中山古镇。下了车,第一天晚上没有吃饭,找了一简易旅馆,买了桶方便面。

第二天,到之前投简历的工厂面试,第三天上班。呵呵,光阴荏苒,一直到现在,一年365天,只有春节的10天左右时间,是放下工作的。

自己的辛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放弃与后悔比失去更难。

去广州后,第一份工作不是普工,而是外贸业务员。“是我自己要求去车间做两个月的,来学习和提升自己。这两个月,现在可以说,对我非常的重要。”

严格地说,做普工只是他规划的一部分。必须首先了解最基层的一些东西,包括产品,包括和工人的交流。“我上班的一年多,除了做业务,剩下的时间全部是在学习。去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了解工人的情况。跟工程师后面学技术。有的外贸业务员,做了很多年,都不能完全的了解整个产品的构造。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我是学电子的,工程师出身。因为我对产品的了解基本接近工程师的水平。”

一年多之后,许飞决定自己独自办公司创业。

办企业,钱从哪里来?

向银行贷款?对一个刚入社会的小伙子来说,根本不可能。钱,只能自己凑。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许飞的灯具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这之前,只做了一年左右的业务的许飞原始的资本积累不多,着手准备开工厂的时候,手里的积蓄只有20万。20万,工厂还要购买设备,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设备只能分批购买,能不买的就先不买。

因为资金不足,必须让订单的生产和客人的货款按照他的计划来,误差的天数不能太多,工厂一旦没有资金,就麻烦了。因为资金不足,得从亲戚朋友那里周转,出完货,收到货款,再及时归还。很多时候,许飞只能拿客人的预付款来做。

与当普工相比,办企业就像驾驭一匹烈马,既能让你扬鞭跃进,也可能把你甩落在地。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最忠诚于你的,只有你自己。“我之前有个朋友,2008年认识的,2008开始我们就有生意往来,前期在我上班的工厂,之后在我自己工厂。他们接了订单,我们工厂来生产,他们赚的是差价。2012年,他们的客户那边出了问题,导致我工厂的积压了将近有200万左右的货物。这对工厂来说,是很要命的问题,这等于200万的资金不能动,放在那里。最后也是没有办法,他们撒手不管,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处理。合作这么久,为什么?因为能从我这里赚到钱。最后为什么朋友都没得做,还是因为利益,他们不可能帮我承担200万的压力。所以现在,我更忠于自己,有些东西是永远要抓在自己手里的。枪杆子出政权,我的客户,我的订单,就是我的枪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效益。”

当你经历很多的时候,你会被磨的越来越圆,没有菱角。

在员工眼里,许飞是个能吃苦耐劳的人。

用许飞的话说:凡事我都会比员工们更吃苦。他们加班十点,我加班到11点。我是每天晚上工作到至少12点到1点的。

“有些东西,你说你不会,我就做给你看,告诉你这样是可以做的。”许飞就是用这种方式,时刻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在困难中学会成长——“从最开始创业到现在,一步步走来,我学会了很多”

创业正是因其具有巨大的风险性,才得让数以万计的谋生者望而却步。

在中山这个南部城市里,人才济济。310万的人力资源大军,让许飞或喜或忧。庞大的人口基数既是市场,又是竞争压力。

面对我们关于如何坚守创业的疑问,他笑着回答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觉得我能做的好,对于我来说,这不是赚钱不赚钱的问题,而是一个男人的事业。”

忍一步,海阔天空。在遇到挫折时,脾气和处理事情的方法,是许飞认为现在的自己与最初的自己不同之处。

以前他的脾气很不好,吃饭谈到不开心的事情,都会摔碗。而现在的他,被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磨砺的没有脾气,也学会了忍让。“冲动的时候,做的决定,绝大部分都是错误的。发脾气也解决不了任何事情,但是事情终究要解决。”

摆正心态,从容面对。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只想到现在的困难,要想这个问题克服了之后,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这样克服困难就有了动力。

这就是许飞的创业观。“比如刚开始,我们没有资金做订单,那我就想办法筹到资金,交了货,客人货款就到了。想到这些,筹钱也有动力啊。”

在困顿岁月里,许飞尤其感谢老师们给予过的关怀。

专业课朱乐琴老师,对于许飞而言亦师亦友。在他创业初期,给予了很多帮助。“不能说她是伯乐,也不能说我是千里马,但是,她对于我的信任,给我了很大信心。那种信任就像母亲对孩子一样,无任何理由的。”

辅导员杜娟老师,对于许飞来说又像是大姐姐,照顾他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坚定了他创业的想法。“每次快到教师节和节假日的时候,都会想到要发信息给她们,但是真到了那一天,因为工作经常又忘记了。”许飞抱歉地说着。“但是真的谢谢她们。”

未来为自己而来——“这两年全球经济形势不太好,所以现在我在守业。”

守业更比创业难。

异地扎根,更讲究占领市场。在广东安身立命的许飞,深谙此点。未来几年里,他亦有自己的想法。

“生意越来越难做,特别是这两年的全球经济形势不好,所以现在我在守业。虽然今年公司的效益还可以,但是经济形势是这样,步子不能迈的太大。”

创收是一个公司运转的动力。不满足于2014年营业额近4000万的规模,许飞希望未来的业绩能够稳步增长,但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利润率,所以现在,他在调整一些思路,不以营业额为指标,而是要提升利润率。“哪怕营业额下降,但是利润率提高了,3000万和4000万的利润差不多,我肯定首选3000万的订单。”

从珠江三角洲,远眺长江三角洲。

身处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带,7年业内打拼,让许飞感言颇多:“珠三角太开放了,政府政策相对宽松灵活,这一点值得长三角等内地经济带学习。政府要简政放权,为那些创业的人提供适合创业的环境。”

发展政策的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战略的部署以及发展政策的实施,给了像许飞那样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促使了他们进行行业内部的产业升级。

作为“一带一路”政策的受益者,许飞不满足于原有的外贸客户群,这一年,他积极开辟新的商业版图。

“因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这其中投资了460亿美元,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中巴两国进入一个更紧密的关系,这会促进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通俗的讲,他们的经济发展了,也就加大了对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灯具的消费。所以,我现在也在引导我们巴基斯坦的客户,希望双方也能建立一个小型的中巴经济走廊。目前的话,效果还不错。”

回乡发展,提上日程。倦鸟知返,是大多数游子在外打拼后的真实写照,如今的许飞,对于回家乡发展的计划也早已打过腹稿。

“有计划在家乡投资,但是不会是灯饰行业,这边的根据地还是要的。因为工厂太困生了,而且比较累。想以现在的工厂为基础,做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原本去年就准备开始了,由于经济形势,所以就搁浅下来了。”

心系跪乳之恩——“我一直以我是合肥学院的学生为荣,看到母校这几年发展的很好,心里真的感觉很激动。”

术业有专攻,助力心之所向。

许飞是我校外语系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英语专业的锻炼,为此后他的外贸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后天基础。

外语,是一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针对外语专业的教学及实践活动,许飞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书本里的东西,很多时候是用于考试的。就像文言文,我们交流的时候,很少用文言文交流的。我在学校的时候,不适应那种刻板的口语交流方式,但是我和168中学的外教,交流得却很好。学校是大众化的教育,要满足绝大数的人,但如果能做到因材施教,这应该真的很好。英语口语,我觉得应该在玩中、在生活中学习。这是英语口语的基本目的。把课堂带到生活中,让英语融入到生活。”

办学定位精准,成就学子未来。

母校是全国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头羊,作为一名优秀毕业生,许飞的感触油然而生:“其实,我一直以我是合肥学院的学生为荣,这不是客套话,是心里话。发展的这么好,说明得到社会外界的认可。“应用型”的特色,还能更加“应用”、更加贴近“应用”、更加融进“应用”一些,比如建设更多的实习和实验基地。”

情真意切,寄语母校学子。

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是最舒服的,并且他们都把大学当作吃喝玩乐、解脱的地方。然而,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大学生涯,绝非众人所想的那般。

“确实,能够解脱三年或者四年,那三年或者四年之后,是不是又要重新考大学了呢?”许飞反问道。

“你要为你的工作、未来考虑。大学是沉淀的地方,是让你质的飞跃的地方。在时间这么充裕的时候,应该好好规划人生,把自己以后的路计划好,这样,毕业后才不会迷茫。当然,玩的时候也要允许自己适当放松。”

“有人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诚然,就业问题依旧是当今大学生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怎样做好这道难题,是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要思索的。”

“不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是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总以为有些工作不是大学生做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这可能会影响到你以后的工作方向,所以不要轻易的决定第一份工作。”

“隔行如隔山,换工作的话,意味着一切重头再来。我身边很多人都是一直做一个行业,也许换了公司,但是不会换行业。”

创业非儿戏,须当深思熟虑。

创业的人很多,失败的也很多,因为创业是艰辛的,需要有相当的毅力。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和抓住机遇的人的。

对于近几年风行的“创业”热潮,思及许飞的经历和成果,他自然有绝对的发言权:

“你如果想创业,首先就是准备好吃苦和不言放弃。再者,也要清楚的认识自己,适不适合创业。毕竟创业成功的是少数。我建议,第一步,选对行业方向;第二步,积累经验;第三步,如果机会成熟,可以考虑创业。大学刚毕业,还是不要慎重创业。不要轻易被激情冲晕了头脑而胡乱冲撞,否则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扬长避短,正确认识自己。

很多毕业生,毕业了,第一想到是去北上广等大城市,然而他们可能没有想过,这些地方,人才多如牛毛。

许飞回忆道,他当时告诉自己,绝对不去大城市,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他只有英语4级证书。他不能拿自己的劣势去跟别人拼。所以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小城市。因为那里只需要能力,不需要文凭。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所以我到工厂上班,也不去大公司。大公司做的好,老板也不一定重视你。因为大公司的分工太细,你没有权利接触到其他的东西。小公司里,你只要愿意学,都可以深入了解。”

“梦不移、情不改、心不变。”——是谓许飞的“不安分”却无悔的青春。

 

个人简介:

许飞,男,1985年12月出生,2008年六月毕业于合肥学院。

2008年3月至2008年5月在中山市古镇某照明电器厂做普工,

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在中山市小榄镇某照明电器厂做外贸业务员,

2009年5月任职外贸经理

2010年11月中山市艾索思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总裁。

记者后记:

美好的梦想,在他乡日渐实现。

无限的希望,在许飞心里无限生长。

外乡办公司是辛苦的,许飞放弃了安稳的生活,来到他乡独自打拼多年,是一个“不安分”小伙子负责任的青春。

在异乡成长,回家乡播种新的希望。

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宣传部  学生处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学生记者 吴娅 罗授莲 指导教师  徐毅 汪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