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院十年】喜迎党的二十大  奋进路上看变化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10-14浏览次数:1931

编者按:

从2012年到2022年,这十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合肥学院守正创新、繁荣发展的十年。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喜迎党的二十大 奋进路上看变化”专题报道,聚焦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用他们的亲历故事和切身感悟,展现合院十年来的飞速发展辉煌成就,激励广大师生以更大决心、更大干劲奋进新征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凝聚“红色力量”

合肥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安徽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首批试点建设高校、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单位,省委年度综合考核连续获评“优秀”。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杜娟:作为党员教师,这十年我深刻感受到了高质量党建在高校思想教育、组织体制、教学管理和服务社会方面的定向引航作用。以先进制造工程学院为例,我们通过建品牌、塑典型、勇担当,构建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体系,通过夯实基层红色战斗堡垒,实现了党建与发展的互融共促,先后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保障。

教育学院团委副书记张弦乐:立德树人,思政先行。我将课堂搬进心理活动室,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敞开心扉;将团体辅导技术融进教学,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思政教育贯彻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心理关爱落实到服务学生的点滴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主动挖掘思政资源,近到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远到“夸父逐日的不舍”“精卫填海的不辍”“鲲鹏展翅的不拘”“愚公移山的不止”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展现出的民族韧性,从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文明传承、人文精神基因谈起,带领学生看见心理“韧性”,引发了共鸣,获得了合肥学院首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姜从山: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不光要对大学生培根铸魂,更要让他们走向社会,奉献社会。十年中,我利用双休日赴合肥南站、大学城献血屋、省立医院爱心献血屋等地进行志愿服务,在坚持无偿献血的同时通过为无偿献血者提供贴心服务,热情宣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我坚信,做好老师,不仅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更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

夯实“育人品牌

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双万计划”“四新”学科建设和安徽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机遇,围绕培养卓越人才、开展科研协同攻关、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加快国际合作交流等重点任务,持续实施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人才培养和“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力推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学校获评国家新工科教育与研究成单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省级线上教学示范高校,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教师陈群为人师者,要以高度自觉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系统专业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虽然带过数以千计的学生,但我依旧坚持创新教案,每一次课都当成新的来看,做到每课必备、每课必新。为了进一步提高育人能力,我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先后主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新食品创客空间开放实验室”“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食品质量与安全卓越工程师计划”等教研项目,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教师吴缨一路走来,我见证了学校蒸蒸日上的发展历程,也将自己满腔的热血和澎湃的热情全部投入教育事业,主持过多个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色谱分析领域教科研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身为学院督导组组长,负责对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学生学习情况等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指导。这几年,有不少“新鲜血液”注入教师队伍,督导组采取“一对一”模式,与专业负责人合作,通过多轮观摩、试讲、研讨、指导教研项目申报、撰写教研论文、参加教学竞赛等形式,全方位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站稳“三尺讲台”,有力促进了全院教学水平的提升。

设计学院教师闫朝华从企业高级工程师转型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后,我从事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已有二十年,亲历了学校建设和教学改革全过程。带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我将实践经验与专业研究相结合,带领学生为美菱冰箱、欧力电器、颐和电源、中富光电、华远公司、美德克公司等企业设计的多款电冰箱、空气净化器、光伏逆变器、液体安检仪、医用CT机等产品均获得企业认可,多款产品正式投产销售,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我与院系老师共同努力下,工业设计专业2011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成功获批安徽省级一流专业。

激活“创新引擎”

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发展机遇,把服务地方发展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精准对接安徽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新要求,深化校城共建与产教融合发展。结合安徽优势产业需求,做优做强特色学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建设高水平专业集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创意、先进材料、数字金融、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与大众汽车(安徽)、科大讯飞等省内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创新研发中心,探索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路径,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教师高先和:尖端科技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十年来学校注重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仅我所在的现代电子控制与检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就培育了创新创业项目50余项,孵化在校大学生创业企业4个,开展产业化应用研发项目20余项,指导学生在各种专业大赛中累获国奖17项、省奖73项,为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支撑。今年5月,我带领学生团队与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移动式核酸采样工作站”诞生。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身为高校教师,更应该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并通过“真题真做”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教师李新路:学校建设研究生协同育人基地,奋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教育蔚然成风。我所在的合肥学院-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合肥学院、国家智能语音中心、合肥智能语音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科大讯飞为多元主体,积极开展研究生教学改革,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近三年来基地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获得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共56项。主要成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级项目4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科技公关,促进科技创新转化,完成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总资金约500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教师肖赟、梁子君:校企合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是高校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方向。我们和团队同事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不断深化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推动科教深度融合作出贡献。近年来,我们所在的安徽省智慧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实验室,围绕智慧交通、交通工程等领域,与科大国创、交通控股集团等单位合作开展科研项目20余项,累计经费500余万元。主持了安徽交通强国建设、区块链货运平台建设等多个重点研究项目;围绕乡村振兴和老龄化群体,研发了适老化电子公交站牌等产品,取得了积极应用;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地方标准1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大赛一等奖5项,发明专利6项。

书写“最美青春”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向上、最生意盎然的力量。近年来,我校涌现出一大批“榜样学子”,他们心怀“国之大者”,拼搏奉献,笃行不怠,在校园、课堂、基层、边疆,在祖国需要的无数角落奋力书写青春誓言。一个个先进典型犹如一面面旗帜,引领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在新征程上奋发进取,再铸辉煌。今天,让我们聚焦这些新时代的“最美大学生”,了解他们的事迹,领略他们的风采,汲取奋勇前行的力量。



2017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徐少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喀什分区管委会担任党政办公室委员以来,我不断成长,理论、业务和心智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深刻体会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基层工作的实践让我从更深层次了解到了兵团的人文历史,我敬佩那些为新疆建设奉献终生的前辈,也惊喜边疆发展的速度。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虚心向前辈学习、向同事请教,以行动践行初心,发挥志愿者的力量,弘扬志愿精神。

2011级艺术设计(环艺装饰)专业毕业生陆宾宾:2015年7月底,我怀揣满腔热血,来到离家乡千里之外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在山南市文化局文化艺术科工作的两年里,我组织参加雅砻文化节3次、藏历新年2次,组织参与文艺演出30余场次,开展慰问孤寡老人、关爱福利院儿童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2017年8月服务期满后,我坚定地选择了留藏。志愿者生活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这段岁月为我的人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2017级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王梦蝶: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时,因为干燥流了很久的鼻血,接下来的高原反应也没有让我退缩。入职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后,我变得更加主动,主动接触新的工作内容,跟随领导深入基层调研……除了在单位工作外,我还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时间参与到本地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在为藏族的小朋友讲解美术、科技等方面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他们眼中的西藏。未来,我将继续秉持着前辈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信念,为西部建设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7级秘书专业毕业生郭海燕:我参加了2021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现就职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共青团墨脱县委员会。墨脱县曾一度因“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而名声在外。如今,在一批批青年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下,墨脱县的水利、电网、通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已是一派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基层是大学生锻炼和成长的最好平台,基层志愿者要做到“干中学、学中干”,要学会“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善于实践”。今后我会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原则进一步鞭策自己,弘扬志愿精神,服务社会发展。

校第十七届“榜样学子”、2018级朝鲜语专业学生李文龙:我充分利用学校配备的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对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无论是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访校,还是韩国学生游学合肥行,外语翻译志愿者队伍中总有我的身影。2021年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召开,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发挥自身语言优势,学以致用,为中韩企业客商就高端制造业合作交流、投资发展全力做好翻译辅助服务,助推中韩高端制造企业高质量、高成效对接为大会增添亮丽的青春色彩。

2017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李瑞峰:我于2021年报考河北省衡水市选调生计划,现任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清凉店镇政府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已经参与了农业农村局秋收秋种、改厕、党建等多项工作。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始终秉持不骄不躁、勤勤恳恳、全力以赴的态度,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付诸于实践中。扎根基层、奉献自我,将最美好的时光奉献于最光荣的事业,这是我诠释自身责任与担当,最大程度发挥人生价值的独特方式。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