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先锋之二:“组合拳”激发产教深度融合内生动力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06-22浏览次数:2210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有678所,超过了全国所有本科院校的半壁江山,应用型大学更应“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加强校企合作,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和高层次国际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对地方贡献度由“服务、支撑”向“服务、支撑、引领”转变。

为了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培养精通技术、了解市场前沿和适应企业发展的“懂理论、强实践”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合肥学院提出了“八个转变”的应用型大学建设理论与实践体系,即办学定位向“应用型”、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培养方案向“知识输出导向”、课程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教学过程向“以学为中心”、师资队伍向“双能型”、育人机制向“两个开放”、质量评价向“两个满意”转变,在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八个转变”系列改革思想的提出与实践让学校应用型新型大学办学定位更加聚焦,服务面向更加精准,建设路径更加清晰。进而,实现了“动态化、多层次、多平台”的“创新—推广,再创新—再推广”的成果推广机制,为区域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智力和文化支撑。刘延东副总理、陈宝生部长在安徽视察和召开教育座谈会时,都对“八个转变”改革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以应用性科研为例,学校打造了41个高水平产学研平台,精准对接学科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需求,与国内外企业、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高校共建40个校内嵌入式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42个,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供了资源保障,也提升了教师产学研合作能力和学校服务地方能力。

  

  

学校积极利用科研优势,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端智库。学校先后与省市政府共建安徽省巢湖研究院、合肥市环境工程研究院、“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淮军与刘铭传研究中心”以及房地产研究所等一批平台,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聚焦巢湖治理、区域文化研究与传承等区域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科技创新有力助推安徽新旧动能转换。

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是合肥市十大战略新型产业研究院之一,成立之初主要开展城市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和餐厨垃圾处理等研究工作,推动了合肥市城市固废的综合处理体系如垃圾焚烧和污泥处理工程建设、以及餐厨废弃物管理与清运体系的构建,为合肥市城市固废的可持续管理与处理做出了应用的贡献。为了顺应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发展战略需要,近年来,巢湖生态治理逐渐作为研究院的工作重点,研究院建立了专家库,与德国、奥地利、美国和韩国等国政府组织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2018年,第一届巢湖综合治理专家咨询峰会暨巢湖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合肥学院举行。

院长金杰教授表示,研究院积极探索环境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不仅有学院与合作企业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市吴山固体废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开展认知学习及岗位实践,还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项目学习教学案例研发推广中心,通过推进项目学习案例教学,切实保障较强应用能力的环境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怎样更好服务地方发展,是学院产教融合发展考虑的重点。近年来,学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先后与欧绿保集团共建中德固体废弃物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从事固废处理、环巢湖治理、电子垃圾处理、汽车垃圾处理等研究与转化;与德国生物质研究中心共建中德生物质研究区域中心,开展生物质废物和残余物的能源与资源化利用。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共建精密复合加工中心、细胞3D打印研究中心等;与瑞典味俪仕公司合作开发可移动无人售卖车,研发第五代咖啡车项目,产品销往美、德等78个国家。学校与深装集团共建的安徽深装合大工业设计中心,服务皖北农产品设计,促进年增收6%-20%。  

如今,合肥学院“学研产用”一体化创新研究体系逐步成熟,学校加强与大院大所、央企高企的长期紧密合作,建立技术协同与沟通长效机制,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市场为创新导向、产学研用为创新途径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学校与中铁24局集团共建合大中铁建工程测控技术中心,从主动出击到行业认可,轨道交通施工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像一匹黑马突出重围,承担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1-5号线安全检测项目和商合杭高铁项目,按下了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加速键”。

  

  

“用科研项目案例充实、启发教学,从教学中获得灵感与技术支持。”同时身为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李红教授深谙“科教相长”之道,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的众多研发成果中,就有不少是学生参与研发的,比如体育课上的打卡签到系统等。创新中心带动学生融入应用性科研工作。青年学生的创新灵感有效地推动了创新平台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创新中心注入了不少年轻血液,更有不少学生大四毕业后仍继续留在创新中心进行科研工作。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推进离不开体制机制保障,合肥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和实施了“服务合肥提升计划”,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科研经费与科技创新能力逐年提升。对接产业,是合肥学院融入血脉的发展理念与办学特色;互联世界,更翻开了产教深度融合的新篇章。2018年5月,中德先进制造业(合肥)合作促进中心、全球商会合作网基地、中德固体废弃物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合肥学院揭牌。

 

  

(宣传部 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