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笃行研科技,创新引领展担当学科竞赛项目 ——记城建学院17级交通工程詹学娟同学
|
发布时间:2024-05-12 浏览次数:10 |
詹学娟,女,安徽安庆人,中共党员,2021年7月毕业于合肥大学,获得了交通工程专业学士学位。随后继续留在合肥大学开展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为2021级材料工程专业绿色建筑材料班级的研究生。研究生期间,学业成绩排名第二,综合测评成绩排名第一,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被评为2023年安徽省“研究生创新创业之星”、合肥大学第十九届“榜样学子”、校“三好学生”和院“优秀共产党员”。依托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紧密结合“产学研”课题形成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连续三年在“挑战杯”等比赛中获得佳绩: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排名第1)、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排名第1)、第九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排名第2)、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排名第2)、第九届合肥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排名第1)。在此过程中,发表学术论文9篇(SCI检索4篇,EI检索4篇,学报1篇),另外已录用SCI论文1篇,申报发明专利5项(授权4项,实审1项),获得软著2项。进一步完成成果应用转化,作为负责人研发的多维指标干线绿波智能诊断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成效并获得安徽日报等多次报道。 勤奋学习,为科研之路奠定坚实知识基础在学习上詹学娟一直刻苦努力,以掌握专业知识为目标,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研一期间17门课程中有11门成绩在90分以上,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年级第一。当然,研究生生涯并不局限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学以致用。因此,在科研成果方面,她以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种子,科学规划了科研路线,每做一个项目就在科研论文、发明专利、科技大赛等方面积累果实。首先,在科研项目方面,她有幸在老师指导下真题真做,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科研项目8项,其中三类1项,四类4项,五类3项,共到账约130万元。在论文发表方面,作为主要完成人发表学术论文9篇(SCI检索4篇,EI检索4篇,学报1篇)。在知识产权方面,她每做一个课题就凝练发明专利,作为主要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4项。另外她申报了软著2项,并负责多维指标干线绿波智能诊断系统的研发,该系统已完成开发并在芜湖市应用,由于其交通治理成效明显,她们在2022年2月25日的安徽日报中获得了重点报道。 创新实践,让青春在创新创业中闪光随着2022年3月“挑战杯”比赛拉开序幕,在导师的大力支持下,詹学娟肩负重任,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积极参加了此次比赛。经历了校赛选拔,进入省赛,再入围国赛,商业计划书等材料可谓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优。起初她和团队成员是在导师指导下学会查阅资料完成材料初稿编写,多次修改完善初稿参加校赛。接着到省赛和国赛前的准备,校团委特地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对比赛材料进行一对一打磨。最终材料经过精细化打磨12轮,作品申报书和PPT修改超过50余次,答辩10余次。这个过程锻炼了她精益求精、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心智,通过“挑战杯”这个创新创业平台,把平时所学习的所积累的技术面向社会进行应用转化,充分体现了合肥学院应用型和创新型特色。最终比赛历时6个月,突破层层重围,以作品《数驱交通-致力成为交通数据挖掘细分领域的新旗帜》获得国赛铜奖! 榜样引领,用奋斗书写使命担当詹学娟在党支部的关怀与培养下,从一个思想稚嫩的青年逐步成长为一个讲党性、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党员,能够在政治、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发挥好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担任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期间,积极主动参与支部理论学习和党日活动策划、组织党建活动、撰写新闻稿等工作,协助支部书记做好支部党员发展等组织工作。“我一个人的成绩只是一滴水,要让更多的水滴汇成一条创新之河”,在获得2022年“挑战杯”国赛铜奖之后,她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身份,积极反哺党支部的科研“加油站”,多次开办竞赛经验交流会,向同学们介绍比赛相关经验,比如编写商业计划书、汇报演示与答辩技巧等。在党支部和导师的共同支持下,她和支部党员王睿涵、积极分子李雨琪再接再厉,获得了2023年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九届合肥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她以自身努力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研究生的成长,展现了学生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