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简称能源系)成立于2025年,下设两个本科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待备案专业)。全系共计15名教师,教授2名,副教授2名,11名讲师,外聘教师5名。实验室面积共计1500平方米,建有能源化工基础实验室、能源化工专业实验室,能源分析实验室;校内学生实习实践平台有:国家级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能源化工实训中心、化工仿真实训平台、功能性离子液体动力电池电解液院士工作站等;校外实习基地有:安庆石化、煤炭研究院、东华工程设计院、神华集团安徽分公司(安徽省化工设计院)、诺泰生物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山东富海石化。其中,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于2012年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办学的基础上成立。该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目前,本专业主要有能源催化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节能环保利用技术3个专业方向。2018年本专业相关 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点,同时,专业所在的工学(材料与化工)获批专业学位硕士点。至今,该专业共培养9届毕业生,首届毕业生于2016年毕业,毕业生总人数达360人左右,平均就业率每年均在95%以上。该专业在我院的全部专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在校生总人数约200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围绕可再生能源技术培养新一代高层次人才,目前处于筹备中。该系两个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安徽及周边区域和社会需求,依据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立足合肥、面向安徽、延伸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能源、化工、材料及相关行业的生产一线关键技术和管理岗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化工新材料、环保、光伏、光电转化、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及相关工程技术与设计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艺设计、能源管理、企业管理与产品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数据截止202510月)

专业介绍:

能源化学工程(本科)   

咨询电话:0551-62158359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及特色: 本专业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围绕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对能源化学工程师的迫切需求,培养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解决能源化学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胜任能源化工相关企业或行业的生产、研究、开发、设计、服务、销售、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人才。本专业注重传授新能源材料开发以及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等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涵盖三大能源(石油、煤和天然气)、新电池材料开发技术以及能源催化技术。本专业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目前设置了能源催化、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材料保护与节能三个专业方向;同时与国内外企业如德国毕克化学、国轩高科等企业形成深度产教融合,注重养成学生S.H.E.理念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发展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能源、化工、材料、环保及相关工程技术与设计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艺设计、能源管理、企业管理与产品销售等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就业率位于学校前列。此外,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