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259月,是合肥大学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下属的重点教学科研单位。本系现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并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与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设立于2004年,2015年获批“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20年获批“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致力于培养在传统与新型无机材料领域具有扎实工程基础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设立于2023年,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紧密对接国家“双碳”战略与安徽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聚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储能系统、燃料电池等方向,培养掌握材料设计、器件制备、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秉承“新工科”理念,深化“双元制”培养模式,与大众集团、国轩高科、安徽巡鹰、元琛科技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展双元制教育,开设“大众班”、“新能源双元制班”、“元琛班”等双元制特色班级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微专业”,强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

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博士化率达99%,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2人,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完善。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者3人,具备企业工作经历者占比70.5%,形成了一支兼具国际视野与产业经验的师资团队。目前在校本科生451人,硕士研究生246人。现有实验室面积5000 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2000多万元,拥有安徽省纳米功能材料助剂研发工程中心、增材制造与粉体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合肥大学先进电池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新能源材料、功能材料、生物材料、阻燃材料和材料成形与加工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优势。近五年来,教师获批省级人才称号3人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的研究、企业委托课题等30多项。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出版专著及教材3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00多篇,一批论文发表在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 Mater., Carbon Energy, ACS Nano, J. Power Sources, Phys. Rev., Chem. Mater.等国际著名刊物上。(数据截止202510月)


专业介绍: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  

咨询电话:0551-62158393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及特色:本专业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校的“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立足合肥,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坚持新工科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培养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智能建筑、先进陶瓷和特种玻璃等领域从事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借鉴德国双元制工程教育模式,与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合作设立“大众班”,实现“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融合发展;同时与京东方、中国建材、中国巨石、合肥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外500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两者间的无缝衔接。

毕业生发展方向:毕业生可在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事业、政府机关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与经营、销售、管理、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         

咨询电话:0551-62158393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及特色:本专业是我校新增设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特需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安徽省乃至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备新能源材料制备、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等环节的实验技能以及新能源产品与器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拥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本专业聚焦新能源与新材料,开设化学电源设计与制造、锂离子电池原理与工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材料与技术等核心课程,以满足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已与大众集团、国轩高科等知名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创建“大众班”和“国轩班”等特色实验班,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优秀人才赋能产业发展。 

毕业生发展方向:本专业契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毕业生可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我省重点发展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