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发布者:实验实训中心发布时间:2024-05-24浏览次数:1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目    录

序号

化学品名

序号

化学品名

1

111-三氯乙烷

27

碘酸钾

2

丙醇

28

丁醇

3

戊醇

29

对氨基苯磺酰胺

4

2-戊醇

30

1,2-二甲苯

5

2,4-二硝基苯肼

31

1,3-二甲苯

6

2,4,6-三硝基苯酚

32

1,4-二甲苯

7

2-丙醇

33

二甲基亚砜

8

4-氨基安替比林

34

二氯甲烷

9

N,N-二甲基甲酰胺

35

二氯乙酸

10

N-甲基吗啉

36

二溴化汞

11

氨溶液

37

二乙胺

12

38

氟化钙

13

苯胺

39

氟化钠

14

苯酚

40

1,1-二氟乙烷

15

苯甲醛

41

二氯二氟甲烷

16

苯甲酰氯

42

三氯氟甲烷

17

苯乙醚

43

高碘酸钠

18

吡啶

44

高氯酸

19

吡咯

45

高锰酸钾

20

丙胺

46

铬酸二钾

21

丙二酸

47

过硫酸铵

22

丙三醇

48

过氧化氢

23

丙酮

49

过氧乙酸

24

次氯酸钠溶液

50

环己胺

25

醋酸锌

51

环己烷

26

52

环氧乙烷

序号

化学品名

序号

化学品名

53

己烷

79

氯甲酸异丁酯

54

甲苯

80

氯酸钾

55

甲醇

81

氯乙酸

56

甲醛

82

钼酸铵

57

甲酸

83

58

甲酸甲酯

84

硼氢化钠

59

甲酸乙酯

85

硼酸

60

间苯三酚

86

偏磷酸

61

焦磷酸四钠

87

汽油

62

咔唑

88

氢氟酸

63

呋喃甲醛

89

氢氧化钙

64

连二亚硫酸钠

90

氢氧化钾

65

磷酸

91

氢氧化钠

66

磷酸二氢钠

92

三氯化铁

67

磷酸钠

93

三氯甲烷

68

硫化钠

94

铁氰化钾

69

硫酸

95

戊醇

70

硫酸钠

96

2-戊醇

71

氯化铵

97

硝酸

72

氯化钡

98

硝酸汞

73

氯化汞

99

硝酸钾

74

氯化钴

100

硝酸镁

75

四氯化铅

101

硝酸钠

76

氯化锌

102

硝酸银

77

氯化亚砜

103

溴酸钾

78

氯化亚锡

104

亚硫酸氢钠

序号

化学品名

序号

化学品名

105

亚硝酸钠

131

正庚烷

106

盐酸

132

重铬酸钾

107

盐酸羟胺

133

NN′-二甲基乙酰胺

108

氧化汞

134

四氢呋喃

109

氧化亚汞

135

石油醚

110

氧化铝

136

水杨酸甲酯

111

渣油

137

乙二醛

112

乙醇

138

二苯醚

113

乙二醇

139

水合肼

114

乙二酸

140

甲基异丁基甲酮

115

乙腈

141

二甲胺

116

乙醚

142

四氯化碳

117

乙醛

143

石蜡

118

乙炔

144

乙醇胺

119

乙酸

145

三乙胺

120

乙酸丁酯

146

异辛烷

121

乙酸酐

147

12-二氯乙烷

122

乙酸汞

148

苯甲醚

123

乙酸铅

149

水杨醛

124

乙酸乙酯

150

丙酸酐

125

2-丙醇

151

己醇

126

异丙醚

152

柠檬酸三乙酯

127

异丁醇

153

丙酸

128

2-甲基庚烷

154

蓖麻油

129

正丁烷

155

山梨糖醇

130

异丁烷

156

乳酸

序号

化学品名

序号

化学品名

157

丙二醇

183


158

苯甲醇

184


159

三乙醇胺

185


160

186


161

187


162

188


163


189


164


190


165


191


166


192


167


193


168


194


169


195


170


196


171


197


172


198


173


199


174


200


175


201


176


202


177


203


178


204


179


205


180


206


181


207


182


208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 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 ≥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20

TLVTN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工业级 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pH:  

熔点(℃)-32.5

沸点(℃)74.1

相对密度(=1)1.3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6

饱和蒸气压(kPa)13.33(20℃)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311.5

临界压力(MPa)4.4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2.17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15.5

爆炸下限%(V/V)10.0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金属清洁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铝及其合金、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0300 mg/kg(大鼠经口)

LC509792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下水的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发生生物蓄积。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555  

UN编号: 2831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薄钢板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花格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丙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1-propyl alcohol   

中文名称2: 正丙醇  

英文名称2n-propan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148   

CAS No.71-23-8  

分子式: C3H8O  

分子量: 60.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 丙醇  71-23-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200

前苏联MAC(mg/m3)10

TLVTNOSHA 200ppm,492mg/m3; ACGIH 200,492mg/m3[]

TLVWNACGIH 250ppm,614mg/m3[]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pH:  

熔点(℃)-127

沸点(℃)97.1

相对密度(=1)0.8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7

饱和蒸气压(kPa)1.33(14.7℃)

燃烧热(kJ/mol)2017.9

临界温度(℃)263.6

临界压力(MPa)5.17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28

闪点(℃)15

引燃温度(℃)392

爆炸上限%(V/V)13.7

爆炸下限%(V/V)2.0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及用于制药、油漆和化妆品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酸酐、酸类、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870 mg/kg(大鼠经口)5040 mg/kg(兔经皮)

LC5048000 mg/m3(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064  

UN编号: 1274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戊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戊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1-amyl alcohol   

中文名称2: 正戊醇  

英文名称21-pentan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159   

CAS No.71-41-0  

分子式: C5H12O  

分子量: 88.1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 戊醇  71-41-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还可引起头痛、眩晕、呼吸困难、咳嗽、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有复视、耳聋、谵妄等,有时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热放出辛辣的腐蚀性烟雾。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100

前苏联MAC(mg/m3)10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略有气味。

pH:  

熔点(℃)-78.2

沸点(℃)137.8

相对密度(=1)0.8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04

饱和蒸气压(kPa)1.33(44.9℃)

燃烧热(kJ/mol)3317.7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16

闪点(℃)33

引燃温度(℃)300

爆炸上限%(V/V)10.0

爆炸下限%(V/V)1.2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制造。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酸、强氧化剂、酰基氯、酸酐。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2200 mg/kg(大鼠经口)3600 mg/kg(兔经皮)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3553  

UN编号: 1105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2-戊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戊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2-amyl alcohol   

中文名称2: 仲戊醇  

英文名称2sec-pentan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160   

CAS No.6032-29-7  

分子式: C5H12O  

分子量: 88.1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戊醇 >996032-29-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还可引起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咳嗽、恶心、呕吐、 腹泻等;严重者有复视、耳聋、谵妄等,有时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9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pH:  

熔点(℃)-50

沸点(℃)119.3

相对密度(=1)0.8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04

饱和蒸气压(kPa)0.53(20℃)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34

引燃温度(℃)340

爆炸上限%(V/V)9.0

爆炸下限%(V/V)1.2

溶解性: 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酸、强氧化剂、酸酐、酰基氯。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47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3553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2,4-二硝基苯肼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4-二硝基苯肼   

化学品英文名称: 2,4-dinitrophenylhydrazin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468   

CAS No.119-26-6  

分子式: C6H6N4O4  

分子量: 198.1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4-二硝基苯肼  119-26-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对皮肤有致敏性。本品吸收进入体内,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爆炸性,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干燥时经震动、撞击会引起爆炸。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毒物渗透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为安全起见,储存时常以不少于25%的水润湿、钝化。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毒物渗透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红色结晶性粉末。

pH:  

熔点(℃)197198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1):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酸。

主要用途: 用于炸药制造,也作化学试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654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41014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4.1 类易燃固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2,4,6-三硝基苯酚(干的或含水<3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4,6-三硝基苯酚(干的或含水<30)   

化学品英文名称: 2,4,6-trinitrophenol(dry or wetted with less, by mass)   

中文名称2: 苦味酸  

英文名称2Picr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 4   

CAS No.88-89-1  

分子式: C6H3N3O7  

分子量: 229.1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4,6-三硝基苯酚(干的或含水<30)  88-89-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使皮肤黄染,对皮肤的刺激很强,引起接触性皮炎。亦能引起结膜炎和支气管炎。长期接触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发热等症状。有时可引起末梢神经炎、膀胱刺激症状以及肝、肾损害。人口服1~2克,即可引起严重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属爆炸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与重金属粉末能起化学反应生成金属盐, 增加敏感度。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用大量水灭火。遇大火须远离以防炸伤。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禁止用砂土压盖。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震动、撞击和摩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水润湿,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重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专用爆炸品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控制在 0℃以下。应与氧化剂、碱类、重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OSHA 0.1mg/m3[]; ACGIH 0.1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高级液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外观与性状: 淡黄色晶状固体,无臭,味苦。

pH:  

熔点(℃)121.8

沸点(℃)>300(爆炸)

相对密度(=1)1.7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7.90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2558.0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2.03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可混溶,溶于热水、醇、苯、乙醚等。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炸药、染料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重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6.3 mg/kg(小鼠腹腔)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在公安部门指定地点引爆。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11057  

UN编号: 0154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干品:四层纸袋或塑料袋外榫槽接缝木箱;螺纹口玻璃瓶或塑料瓶外普通木箱(禁止使用金属容器)。湿品:玻璃瓶或塑料瓶(严密封口)外塑料盒。

运输注意事项: 凭到达地公安机关的运输证托运。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货车编组,应按照《车辆编组隔离表》进行。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车速要加以控制,避免颠簸、震荡。不得与酸、碱、盐类、氧化剂、易燃可燃物、自燃物品、金属粉末等危险物品及钢铁材料器具混装。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停留时应严格选择停放地点,远离高压电源、火源和高温场所,要与其它车辆隔离并留有专人看管,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1 类爆炸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2-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丙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2-propanol   

中文名称2: 异丙醇  

英文名称2isopropyl alcoh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149   

CAS No.67-63-0  

分子式: C3H8O  

分子量: 60.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2-丙醇  67-63-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200

前苏联MAC(mg/m3)10

TLVTNOSHA 400ppm,985mg/m3; ACGIH 400ppm,983mg/m3

TLVWNACGIH 500ppm,1230mg/m3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气味。

pH:  

熔点(℃)-88.5

沸点(℃)80.3

相对密度(=1)0.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7

饱和蒸气压(kPa)4.40(20℃)

燃烧热(kJ/mol)1984.7

临界温度(℃)275.2

临界压力(MPa)4.76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28

闪点(℃)12

引燃温度(℃)399

爆炸上限%(V/V)12.7

爆炸下限%(V/V)2.0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原料。主要用于制药、化妆品、塑料、香料、涂料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酸类、酸酐、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045 mg/kg(大鼠经口)12800 mg/kg(兔经皮)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064  

UN编号: 1219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4-氨基安替比林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4-氨基安替比林   

化学品英文名称: 4-aminoantipyrin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ampyro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062   

CAS No.83-07-8  

分子式: C11H13N3O  

分子量: 203.2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4-氨基安替比林  83-07-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大量口服刺激胃肠道。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酸酐、酰基氯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酸酐、酰基氯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外观与性状: 黄色结晶粉末

pH:  

熔点(℃)107.5~109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1):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难溶于乙醚,溶于苯,易溶于水、乙醇、氯仿。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和色谱分析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酸酐、酰基氯。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700 mg/kg(大鼠经口)800 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建议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若可能,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N,N-二甲基甲酰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N,N-二甲基甲酰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N,N-dimethylformamide   

中文名称2: 甲酰二甲胺  

英文名称2DMF  

技术说明书编码: 224   

CAS No.68-12-2  

分子式: C3H7NO  

分子量: 73.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N,N-二甲基甲酰胺  68-12-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还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 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10[]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OSHA 10ppm,30mg/m3[]; ACGIH 10ppm,30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羟胺-氧化铁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臭味。

pH:  

熔点(℃)-61

沸点(℃)152.8

相对密度(=1)0.9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51

饱和蒸气压(kPa)3.46(60℃)

燃烧热(kJ/mol)1915

临界温度(℃)374

临界压力(MPa)4.4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87

闪点(℃)58

引燃温度(℃)445

爆炸上限%(V/V)15.2

爆炸下限%(V/V)2.2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工业溶剂,医药工业上用于生产维生素、激素,也用于制造杀虫脒。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酰基氯、氯仿、强还原剂、卤素、氯代烃。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4000 mg/kg(大鼠经口)4720 mg/kg(兔经皮)

LC5094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3627  

UN编号: 2265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N-甲基吗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N-甲基吗啉   

化学品英文名称: N-methyl morpholin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228   

CAS No.109-02-4  

分子式: C5H11NO  

分子量: 101.1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N-甲基吗啉  109-02-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刺激性。眼和皮肤接触有刺激作用。口服对机体有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5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氨的气味。

pH:  

熔点(℃)-66

沸点(℃)115.4

相对密度(=1)0.9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5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24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苯。

主要用途: 用作催化剂、萃取剂、氯烃的稳定剂、腐蚀抑制剂、分析试剂及药品制造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酸类、酸酐、强氧化剂、二氧化碳。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960 mg/kg(大鼠经口)1242 mg/kg(兔经皮)

LC50252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109  

UN编号: 2535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氨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氨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um hydroxide   

中文名称2: 氨水  

英文名称2ammonia water  

技术说明书编码: 816   

CAS No.1336-21-6  

分子式: NH4OH  

分子量: 35.0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氨溶液 10%35% 1336-21-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 温度越高, 分解速度越快, 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有害燃烧产物: 氨。

灭火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氨含量: 10%35%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pH:  

熔点(℃): 无资料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1)0.9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1.59(20℃)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醇。

主要用途: 用于制药工业,纱罩业,晒图,农业施肥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酸类、铝、铜。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由于呈碱性,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哺乳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2503  

UN编号: 2672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 类碱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 benzen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233   

CAS No.71-43-2  

分子式: C6H6  

分子量: 78.1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  71-4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 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为致癌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40[]

前苏联MAC(mg/m3)15/5

TLVTNOSHA 1ppm,3.2mg/m3; ACGIH 0.3ppm,0.96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pH:  

熔点(℃)5.5

沸点(℃)80.1

相对密度(=1)0.8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

饱和蒸气压(kPa)13.33(26.1℃)

燃烧热(kJ/mol)3264.4

临界温度(℃)289.5

临界压力(MPa)4.9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2.15

闪点(℃)-11

引燃温度(℃)560

爆炸上限%(V/V)8.0

爆炸下限%(V/V)1.2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3306 mg/kg(大鼠经口)48 mg/kg(小鼠经皮)

LC5031900mg/m37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2mg/24 小时,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特别是能积蓄于鱼的肌肉与肝中,但一脱离污染的水体,鱼体内污染物排出比较快。由于其挥发性比较大,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在环境中易被光解。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050  

UN编号: 1114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其它法规:苯、甲苯、氯苯硝化生产安全规定 ([88]化炼字第858)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苯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aniline   

中文名称2: 氨基苯  

英文名称2aminobenz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716   

CAS No.62-53-3  

分子式: C6H7N  

分子量: 93.1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胺  62-53-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易经皮肤吸收。急性中毒: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绀,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及肾损害。可有化学性膀胱炎。眼接触引起结膜角膜炎。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皮肤接触可引起湿疹。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避光保存。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5[]

前苏联MAC(mg/m3)0.1

TLVTNOSHA 5ppm[]; ACGIH 2ppm,7.6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注意检测毒物。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

pH:  

熔点(℃)-6.2

沸点(℃)184.4

相对密度(=1)1.0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2

饱和蒸气压(kPa)2.00(77℃)

燃烧热(kJ/mol)3389.8

临界温度(℃)425.6

临界压力(MPa)5.3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94

闪点(℃)70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11.0

爆炸下限%(V/V)1.3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主要用途: 用于染料、医药、橡胶、树脂、香料等的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  

避免接触的条件: 空气、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442 mg/kg(大鼠经口)820 mg/kg(兔经皮)

LC50665mg/m37小时(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20mg/24 小时,中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746  

UN编号: 1547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苯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苯酚   

化学品英文名称: phenol   

中文名称2: 石炭酸  

英文名称2carbol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 717   

CAS No.108-95-2  

分子式: C6H6O  

分子量: 94.1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酚  108-95-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高毒,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 (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7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5[]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OSHA 5ppm,19mg/m3[]; ACGIH 5ppm,19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pH:  

熔点(℃)40.6

沸点(℃)181.9

相对密度(=1)1.0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4

饱和蒸气压(kPa)0.13(40.1℃)

燃烧热(kJ/mol)3050.6

临界温度(℃)419.2

临界压力(MPa)6.1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46

闪点(℃)79

引燃温度(℃)715

爆炸上限%(V/V)8.6

爆炸下限%(V/V)1.7

溶解性: 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

主要用途: 用作生产酚醛树脂、卡普隆和己二酸的原料,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317 mg/kg(大鼠经口)850 mg/kg(兔经皮)

LC50316 mg/m3(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重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067  

UN编号: 1671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苯甲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苯甲醛   

化学品英文名称: benzaldehyde   

中文名称2: 苯醛  

英文名称2benzoic aldehy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738   

CAS No.100-52-7  

分子式: C7H6O  

分子量: 106.1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甲醛  100-52-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对眼睛、呼吸道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由于其挥发性低,其刺激作用不足以引致严重危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在氮气中操作处置。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5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无色液体,工业品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有苦杏仁气味。

pH:  

熔点(℃)-26

沸点(℃)179

相对密度(=1)1.0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66

饱和蒸气压(kPa)0.13(26℃)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64

引燃温度(℃)192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

主要用途: 用于制月桂醛、苯乙醛和苯酸苄酯等, 也用作食品香料。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空气。  

避免接触的条件: 空气。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30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1989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苯甲酰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苯甲酰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 benzoyl chloride   

中文名称2: 苯酰氯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13   

CAS No.98-88-4  

分子式: C7H5ClO  

分子量: 140.5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甲酰氯  98-88-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热并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烟雾。防止烟雾和蒸气释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醇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在氮气中操作处置。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5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ACGIH 0.5ppm,2.8mg/m3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发烟液体。

pH:  

熔点(℃)-0.5

沸点(℃)197

相对密度(=1)1.2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88

饱和蒸气压(kPa)0.13(32.1℃)

燃烧热(kJ/mol)3272.1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68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4.9

爆炸下限%(V/V)1.2

溶解性: 溶于醚、二硫化碳。

主要用途: 用于医药、有机合成中间体。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醇类、水。  

避免接触的条件: 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187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121  

UN编号: 1736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苯乙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苯乙醚   

化学品英文名称: phenyl ethyl ether   

中文名称2: 乙氧基苯  

英文名称2ethoxybenz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705   

CAS No.103-73-1  

分子式: C8H10O  

分子量: 122.1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乙醚  103-73-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有刺激作用。至今未见职业中毒的报道。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有特殊臭气。

pH:  

熔点(℃)-30

沸点(℃)172

相对密度(=1)0.97(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2

饱和蒸气压(kPa)0.23(25℃)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57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

主要用途: 用作化工生产的中间体和用于制作香料。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2200 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吡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吡啶   

化学品英文名称: pyridine   

中文名称2: 氮()苯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1069   

CAS No.110-86-1  

分子式: C5H5N  

分子量: 79.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吡啶  110-86-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有强烈刺激性;能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后,轻者有欣快或窒息感,继之出现抑郁、肌无力、呕吐;重者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强直性痉挛、血压下降。误服可致死。慢性影响:长期吸入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步态不稳及消化道功能紊乱。可发生肝肾损害。可致多发性神经病。对皮肤有刺激性,可引起皮炎,有时有光感性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剧烈反应,有爆炸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4

前苏联MAC(mg/m3)5

TLVTNOSHA 5ppm,16mg/m3; ACGIH 5ppm,16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

pH:  

熔点(℃)-42

沸点(℃)115.3

相对密度(=1)0.9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3

饱和蒸气压(kPa)1.33/13.2℃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17

引燃温度(℃)482

爆炸上限%(V/V)12.4

爆炸下限%(V/V)1.7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维生素、磺胺类药、杀虫剂及塑料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酸类、强氧化剂、氯仿。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580 mg/kg(大鼠经口)1121 mg/kg(兔经皮)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原液滴入豚鼠眼一滴,可引起角膜损害; 40%的溶液滴入兔眼,可引起角膜坏死。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控制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104  

UN编号: 1282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吡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吡咯   

化学品英文名称: pyrrole   

中文名称2: 氮()茂  

英文名称2divinylenim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109   

CAS No.109-97-7  

分子式: C4H5N  

分子量: 67.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吡咯  109-97-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蒸气可致麻醉,并可引起体温持续增高。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浅黄色或棕色油状液体,具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pH:  

熔点(℃)-24

沸点(℃)129

相对密度(=1)0.9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31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2373.0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39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作色谱分析标准物质,也用于有机合成及制药工业。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酸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空气。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98 mg/kg(小鼠静脉)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3613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丙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丙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propylamine   

中文名称21-氨基丙烷  

英文名称21-aminopropa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37   

CAS No.107-10-8  

分子式: C3H9N  

分子量: 59.1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丙胺 ≥98107-10-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能引起眼部严重损害。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腐蚀胃肠道。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5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98%。

外观与性状: 无色碱性液体,有强烈的氨味。

pH:  

熔点(℃)-83

沸点(℃)48.5

相对密度(=1)0.7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3

饱和蒸气压(kPa)33.06(20℃)

燃烧热(kJ/mol)2363.0

临界温度(℃)233.8

临界压力(MPa)4.74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37

引燃温度(℃)318

爆炸上限%(V/V)10.4

爆炸下限%(V/V)2.0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实验试剂及溶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酸类、酸酐、酰基氯、强氧化剂、二氧化碳。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70 mg/kg(大鼠经口)560 mg/kg(兔经皮)

LC505586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1047  

UN编号: 1277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1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丙二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丙二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propanedioic acid   

中文名称2: 缩苹果酸  

英文名称2carboxyacet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 1783   

CAS No.141-82-2  

分子式: C3H4O4  

分子量: 104.06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丙二酸 ≥98.5141-82-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有损害作用。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喉炎、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 放出刺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98.5%。

外观与性状: 无色晶体。

pH:  

熔点(℃)135.6

沸点(℃): 分解

相对密度(=1)1.6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生产巴比妥酸盐和其他药物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碱、氧化剂、还原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310 mg/kg(大鼠经口)4000 mg/kg(小鼠经口)300 mg/kg(小鼠腹腔)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有机酸易在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中形成酸雨。因而当PH值降到 5以下时,会给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鱼的繁殖和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可被溶解进入水中毒害鱼类。水体酸化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耐酸的藻类、真菌增多,而有根植物、细菌和脊椎动物减少,有机物的分解率降低。酸化后会严重导致湖泊、河流中鱼类减少或死亡。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丙三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丙三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glycerol   

中文名称2: 甘油  

英文名称2glycerin  

技术说明书编码: 1357   

CAS No.56-81-5  

分子式: C3H8O3  

分子量: 92.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丙三醇  56-81-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接触时间长能引起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ACGIH 10mg/m3(蒸气)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粘稠液体, 无气味, 有暖甜味, 能吸潮。

pH:  

熔点(℃)20

沸点(℃)182(2.7KPa)

相对密度(=1)1.26(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1

饱和蒸气压(kPa)0.4(20℃)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160

引燃温度(℃)370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可混溶于醇,与水混溶,不溶于氯仿、醚、油类。

主要用途: 用于气相色谱固定液及有机合成, 也可用作溶剂、气量计及水压机减震剂、软化剂、抗生素发酵用营养剂、干燥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260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称: acetone   

中文名称2: 阿西通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249   

CAS No.67-64-1  

分子式: C3H6O  

分子量: 58.0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丙酮  67-64-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6℃。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400

前苏联MAC(mg/m3)200

TLVTNOSHA 1000ppm,2380mg/m3; ACGIH 750ppm,1780mg/m3

TLVWNACGIH 1000ppm,2380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糠醛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pH:  

熔点(℃)-94.6

沸点(℃)56.5

相对密度(=1)0.8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0

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

燃烧热(kJ/mol)1788.7

临界温度(℃)235.5

临界压力(MPa)4.7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24

闪点(℃)-20

引燃温度(℃)465

爆炸上限%(V/V)13.0

爆炸下限%(V/V)2.5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800 mg/kg(大鼠经口)20000 mg/kg(兔经皮)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3950μg ,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395mg,轻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1025  

UN编号: 1090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次氯酸钠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19   

CAS No.7681-52-9  

分子式: NaClO  

分子量: 74.4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次氯酸钠溶液  7681-52-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物。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工业级 (以有效氯计)一级13; 二级 10%。

外观与性状: 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pH:  

熔点(℃)-6

沸点(℃)102.2

相对密度(=1)1.1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

主要用途: 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纸浆漂白等,医药工业中用制氯胺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碱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8500 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3501  

UN编号: 1791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3 类其它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其他信息:







醋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醋酸锌   

化学品英文名称: zinc acetate,dihydrate   

中文名称2: 乙酸锌  

英文名称2acetic acid,zinc salt,dihydr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132   

CAS No.5970-45-6  

分子式: C4H6O4Zn·2H2O  

分子量: 219.5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醋酸锌  5970-4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属低毒类。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对人有致突变作用。误服可引起:口有烧灼感、腹痛、呕吐、腹泻,有小量便血,亦可有头痛、四肢震颤等。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锌。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0.1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外观与性状: 有光泽的六面体鳞片或片晶体,有乙酸气味。

pH:  

熔点(℃)237

沸点(℃)(分解)

相对密度(=1)1.735(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醇。

主要用途: 用于制锌盐,也用作媒染剂、木材防腐剂、试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794 mg/kg(大鼠经口)287 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皮: 500mg/24 小时,轻度刺激。家兔经眼:20mg/24 小时,中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建议不要让其进入环境。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量小时,溶解在水或适当的酸溶液中,或用适当氧化剂将其转变成水溶液。用硫化物沉淀,调节PH7 完成沉淀。滤出固体硫化物回收或做掩埋处置。用次氯酸钠中和过量的硫化物,然后冲入下水道。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碘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碘   

化学品英文名称: iodin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1359   

CAS No.7553-56-2  

分子式: I2  

分子量: 253.8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碘  7553-56-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人口服的致死剂量约2-3g。碘的蒸气对粘膜有明显刺激性,可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等。有时可能发生过敏性皮炎或哮喘。皮肤接触碘,发生强刺激作用,甚至灼伤。接触后可引起咳嗽、胸闷、流泪、流涕、喉干、皮疹,还有食欲亢进、体重减轻、轻度腹泻、四肢无力、记忆减退、多梦、震颤、精神萎糜等。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碘化物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氨、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氨、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1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ACGIH 1mg/m3[上限值]

监测方法: 淀粉比色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紫黑色晶体, 带有金属光泽, 性脆, 易升华。

pH:  

熔点(℃)113.5

沸点(℃)184.4

相对密度(=1)4.93(25℃,固体)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9.0

饱和蒸气压(kPa)0.04(25℃)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氢氟酸、乙醇、乙醚、二硫化碳、苯、氯仿、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药物、染料、碘酒、试纸和碘化物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铝、氨、镁锌。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400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加入大量还原剂(酸式亚硫酸盐或者亚铁盐类),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氨、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碘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碘酸钾   

化学品英文名称: potassium ioda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19   

CAS No.7758-05-6  

分子式: KIO3  

分子量: 214.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碘酸钾 ≥957758-0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对上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口服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及胃肠道刺激。可致视神经损害。慢性影响:肝、肾、血液系统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可燃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 碘化氢。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砂土。在火场中与可燃物混合会爆炸,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有机金属化合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有机金属化合物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工业级≥95%。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白色晶状粉末,无臭。

pH:  

熔点(℃)560(分解)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1)3.8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稀硫酸,不溶于乙醇。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药物、饲料添加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有机金属化合物、硫、磷。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36 mg/kg(小鼠腹腔)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517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 类氧化剂。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丁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丁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butyl alcohol   

中文名称2: 正丁醇  

英文名称21-butanol  

技术说明书编码: 262   

CAS No.71-36-3  

分子式: C4H10O  

分子量: 74.1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丁醇  71-36-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主要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1211灭火剂、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200

前苏联MAC(mg/m3)10

TLVTNOSHA 100ppm,304mg/m3; ACGIH 50ppm[][上限值]

TLVWNACGIH 50ppm,152mg/m3[]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pH:  

熔点(℃)-88.9

沸点(℃)117.5

相对密度(=1)0.8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55

饱和蒸气压(kPa)0.82(25℃)

燃烧热(kJ/mol)2673.2

临界温度(℃)287

临界压力(MPa)4.9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88

闪点(℃)35

引燃温度(℃)340

爆炸上限%(V/V)11.2

爆炸下限%(V/V)1.4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醚、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取酯类、塑料增塑剂、医药、喷漆,以及用作溶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酸、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4360 mg/kg(大鼠经口)3400 mg/kg(兔经皮)

LC502424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3552  

UN编号: 1120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薄钢板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花格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对氨基苯磺酰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对氨基苯磺酰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 p-aminobenzenesulfonamide   

中文名称2: 磺胺  

英文名称2sulfana  

技术说明书编码: 2171   

CAS No.63-74-1  

分子式: C6H8N2O2S  

分子量: 172.2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对氨基苯磺酰胺  63-74-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接触磺胺类的工人,主诉有干咳、食欲不振、口中有恶味、头痛、头晕、易疲乏、精神萎靡、工作后思睡等。遇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和氧化硫。  

环境危害: 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氧化硫。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透气型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外观与性状: 白色颗粒或粉末状结晶,无臭,味微苦。

pH:  

熔点(℃)165166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1):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丙酮,易溶于甘油、丙二醇、盐酸,不溶于氯仿、苯等。

主要用途: 是磺胺类药物中最简单的一种,用于生化研究、有机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3900 mg/kg(大鼠经口)3000 mg/kg(小鼠经口)1300 mg/kg(兔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由于呈碱性,对水体、土壤、哺乳动物、鱼类和植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建议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若可能,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1,2-二甲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2-二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 1,2-xylene   

中文名称2: 邻二甲苯  

英文名称2o-xyl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15   

CAS No.95-47-6  

分子式: C8H10  

分子量: 106.1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2-二甲苯 ≥9695-47-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100

前苏联MAC(mg/m3)50

TLVTNOSHA 100ppm,434mg/m3; ACGIH 100ppm,434mg/m3

TLVWNACGIH 150ppm,651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96%。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pH:  

熔点(℃)-25.5

沸点(℃)144.4

相对密度(=1)0.8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66

饱和蒸气压(kPa)1.33(32℃)

燃烧热(kJ/mol)4563.3

临界温度(℃)357.2

临界压力(MPa)3.7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2.8

闪点(℃)30

引燃温度(℃)463

爆炸上限%(V/V)7.0

爆炸下限%(V/V)1.0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油漆涂料。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364 mg/kg(小鼠静脉)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其环境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饮用水和大气中,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在环境中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度低得多,挥发到大气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3535  

UN编号: 1307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3-二甲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3-二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 1,3-xylene   

中文名称2: 间二甲苯  

英文名称2m-xyl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16   

CAS No.108-38-3  

分子式: C8H10  

分子量: 106.1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3-二甲苯 ≥95108-38-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100

前苏联MAC(mg/m3)50

TLVTNOSHA 100ppm,434mg/m3; ACGIH 100ppm,434mg/m3

TLVWNACGIH 150ppm,651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95%。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pH:  

熔点(℃)-47.9

沸点(℃)139

相对密度(=1)0.8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66

饱和蒸气压(kPa)1.33(28.3℃)

燃烧热(kJ/mol)4549.5

临界温度(℃)343.9

临界压力(MPa)3.54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3.2

闪点(℃)25

引燃温度(℃)525

爆炸上限%(V/V)7.0

爆炸下限%(V/V)1.1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医药、染料中间体、香料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000 mg/kg(大鼠经口)14100 mg/kg(兔经皮)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μg/24小时,重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其环境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饮用水和大气中,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在环境中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度低得多,挥发到大气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3535  

UN编号: 1307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1,4-二甲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4-二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 1,4-xylene   

中文名称2: 对二甲苯  

英文名称2p-xyl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17   

CAS No.106-42-3  

分子式: C8H10  

分子量: 106.1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1,4-二甲苯 ≥99.2106-42-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100

前苏联MAC(mg/m3)50

TLVTNOSHA 100ppm,434mg/m3; ACGIH 100ppm,434mg/m3

TLVWNACGIH 150ppm,651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99.2%。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pH:  

熔点(℃)13.3

沸点(℃)138.4

相对密度(=1)0.8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66

饱和蒸气压(kPa)1.16(25℃)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343.1

临界压力(MPa)3.51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3.15

闪点(℃)25

引燃温度(℃)525

爆炸上限%(V/V)7.0

爆炸下限%(V/V)1.1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作为合成聚酯纤维、树脂、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000 mg/kg(大鼠经口)

LC5019747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人经眼: 200ppm ,引起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其环境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饮用水和大气中,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在环境中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度低得多,挥发到大气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3535  

UN编号: 1307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2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二甲基亚砜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甲基亚砜   

化学品英文名称: dimethyl sulfoxide   

中文名称2: 二甲亚砜  

英文名称2methyl sulfox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023   

CAS No.67-68-5  

分子式: C2H6OS  

分子量: 78.1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甲基亚砜  67-68-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肺和皮肤的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能与酰氯、三氯硅烷、三氯化磷等卤化物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卤化物、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