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滟”外国语言工作室成立于 2016 年 11 月。工作室以合肥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主体,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联合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安徽省外国专家局、合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 公室等政府机构,致力于合肥国际化城市形象建设。工作室成立三大主要目标:
1)为省、市政府部门对外宣传、文化交流及企业合作提供翻 译服务;
2)通过服务地方,激励教师及学生开展翻译研究;
3)探索地方 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为发挥多语种优势,工作室组建了英、德、日、韩四个方向翻译团队。工作室拥有配套齐全的45 座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实验室。CAT实验室的建立,为翻译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及软件基础。各翻译团队常年承担合肥市政府、企业的各类外事口译(交替传 译、陪同翻译等)等任务,在安徽省对外交流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承担的交流活动: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及国际代表团访问接待活动等。在社会服务方面,加强与企业及其他部门的联系,以语言服务、翻译服务等形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一、社会服务
截至2024年底,英、德、日、韩四个语种为合肥市及学院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及对外宣传提供各种类型的翻译服务103 次。在开展社会服务、课题研究、翻译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或进展。目前,合肥大学外国语学院已被吸收为安徽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语言工作室承担学院网页中新闻的英译以及“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项目”栏目的德译。在宣传部的支持下,此项工作近年来一直正常有序地开展。截止到2024年底,共完成152篇英语新闻稿件的翻译。德语团队负责人与团队成员及时沟通、与审校专家积极协调,保障翻译工作顺利运行。上半年共完成 CDMAA 德语新闻翻译173篇。
语言工作室为讲好“安徽故事”尽己所能,使合肥大学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国际形象由此得到了提升。翻译团队在三尺讲台之外,尽显风采,充分展示了语言工作室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水平。在翻译研究中,把握翻译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开拓研究领域,如科技经典翻译研究,翻译社会学,翻译传播学,翻译译后编写等。与此同时,社会服务和翻译研究反哺了翻译教学和人才培养,使学生从中受益。
二、研究方向
语言工作室主要有四个研究方向:外宣新闻翻译、翻译技术与语料库、传统及地方文化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
1. 外宣新闻翻译:这一方向致力于提升外宣翻译能力,确保学院网页新闻的英译以及“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项目”栏目的德译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时代的翻译技术,工作室不断提升外宣翻译的专业水平,并计划组织英语、德语团队,开展“学院宣传新闻稿翻译”为主题的学术分享活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翻译技术与语料库:工作室积极探索翻译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基于CAT(计算机辅助翻译)机辅实训平台的翻译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及基于市场调研的高校翻译课程开发等。同时,工作室也注重语料库的构建和应用,例如国内外高校英语新闻语料库的构建,以及自建高校英语新闻语料库在外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为翻译研究和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3. 传统及地方文化翻译:这一方向关注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翻译与传播,例如中国古代佛经译论发展之管窥、中韩节日文化比较研究等。工作室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翻译成多种语言,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4.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研究主要聚焦于探讨翻译的本质、策略、
实践等方面,旨在提升翻译质量和翻译人才培养水平。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翻译理论,也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体现了语言工作室在翻译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深厚研究实力。在翻译理论方面,工作室的研究涵盖了翻译的本质、功能、策略等多个层面。通过对翻译理论的研究,旨在揭示翻译活动的规律,为语言工作室的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例如,对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文化翻译理论的探讨等。在翻译实践方面,工作室的研究涵盖了新闻翻译、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等多个领域。通过对翻译实践的研究,旨在提升翻译质量,促进语言和翻译服务水平。此外,工作室还积极关注翻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例如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机器翻译等,通过对翻译技术的研究旨在提升翻译效率和质量。
三、研究团队
工作室现有正高级职称1 人,副教授 7 人,讲师 18 人。具有研究生学历 28 人,3 人具有博士学位,1 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在翻译服务与实践中,已建成或正在建设4个翻译方向学术梯队,分别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为学术带头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积累,各学术梯队在省厅级翻译类项目的申报上有了突破,论文的质量也有显著提升。除了主要专注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外,外宣新闻翻译梯队与“翻译技术与语料库”协作成功申报省厅级以上级别项目。
四、研究成果
语言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多元,涵盖翻译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研究内容丰富,涉及翻译策略、翻译教学、翻译能力培养、文化差异、外媒中的中国形象、话语分析、语料库构建、文学翻译、语言哲学、语言传播等。总计发表37篇论文,其中CSSCI核心 期刊论文7篇,本科学报论文30篇。获批科研项目20项,其中省厅级项目13项。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出版学术专著3部,申请发明专利1项。
工作室以翻译服务、语言服务等形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助力。本年度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取得进展。截止2023年12月,与省内企、事业单位签订31项横向课题。语言服务的范围主要涉及:企业文化培训,科技翻译(技术文件、产品宣传),音频校对以及其他类型的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