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设计学院第十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发布者:设计学院发布时间:2023-05-26浏览次数:144

各专业班级、各专业负责人:

为进一步推动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浓厚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同时为参加安徽省第十届及全国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准备,现决定举办设计学院“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比赛目的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为党育人功能,从实践教育角度出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储备。

三、参赛内容

(一)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两类。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作品鉴定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科生作品或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作品;申报参赛的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二)申报类别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参赛对象限专科生、本科生,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上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其中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根据作品的学术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3.科技发明制作类。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 小刻作等。根据共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四、参赛对象

1、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可参加。

2、队员组成:由学生自主组成专业合理、优势互补的团队参加,原则上每队不允许超过8人。每队可聘请1—2位指导教师。

3、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在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但毕业设计(论文)和国家级以上竞赛获奖的作品不在申报之列。

五、比赛进程

比赛分七个阶段实施

1、宣传动员阶段:

2022年11月,启动合肥学院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利用网络、讲座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使我校师生了解竞赛内容及总体安排。

各二级学院团委需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评审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团,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组织本学院师生进行作品申报。鼓励专业班主任、副高以上职称的老师指导学生参赛,鼓励同学积极参赛。

2、竞赛培训阶段:

2022年12月-2023年1月,校院两级举办“大挑”专题系列讲座,邀请有参赛经验的专家、指导教师和高年级同学分享比赛经验。

3、作品预报名阶段:

请各级学院广泛动员,摸排学生参赛意愿,召开学院动员大会,组织学生报名,各学院于2022年12月24日前交预报名汇总表(附件5)到校学生会科技部邮箱 (810804628(@gg.com)。

4、作品正式报名阶段:

寒假期间,各二级学院对预报名作品进行初审,对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审查,组织学生撰写

作品申报材料(见附件6),完善作品,择优推荐作品参加校级初赛,作品提交要求:社会调查报告(字数不超过15000字)和学术论文类(字数不超过8000字)须向评委会提交论文终稿,发明制作类须向评委进行实物演示。所附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

5、校级初赛阶段:

2023年2-3月,学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邀请专家对报名作品进行初审,选拔出决赛作品。

6、校级决赛阶段:

2023年3-4月,校团委组织校赛决赛,采用书面评审和公开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入围校决赛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打分,选拔出参加省赛的作品,评选出校赛获奖作品。

7、作品完善及省赛、国赛备赛:

自作品申报开始,各团队要密切联系指导教师,持续不断完善作品;省赛和国赛待接到上级文件后另行通知。

六、评审原则

1.参费作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3类进行评审。

2.评审过程中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为基本评判标准。

3.评审中综合考虑本、专科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

4.评审分为预审和终审。由学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邀请专家

负责评审。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七、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将设立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

由学校“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邀请专家分别评出各参赛组的优秀作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根据各单位报名作品数量和质量评选出优秀组织奖。

八、竞赛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工作小组,明确职责,深入到各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宣传和作品发掘,尤其要选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

2、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全国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项A类赛事,学校高度重视校赛选拔工作。各学院、各部门要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跨学院、跨专业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发掘和探索学生科技创新新模式,努力发现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积极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学院组队,为参赛的学生学术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做好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有组织、有规划、坚持不懈地推进我校大学生学术研究活动的蓬勃开展,要充分利用校内宣传阵地,积极运用新兴媒体,营造良好的参赛氛围。

4、参赛项目应有较高立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政策导向。参赛项目应为参赛团队真实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存在剽窃、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已获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项目,不可重复报名。

 

 

如有疑问,请联系学院负责人

比赛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设计学院团委          吴娴   0551-62158878

设计学院学生会        李思媛 18556525218

设计学院团委

                      2022年12月16日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