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系“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

 

“十二五”时期是建筑工程系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建筑类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新形势,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了加快建筑工程系的事业发展,根据《合肥学院“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状况分析

“十一五”期间,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建筑工程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稳步发展、开拓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各项奋斗目标。建筑工程系在办学过程中围绕素质教育,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遵循“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秉承“厚德、博学、善思、致用”的校训,坚持以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为中心,逐步建立起融传授知识、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为一体,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办学情况分析

1、专业与规模

目前建筑工程系现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和工程管理、土木工程2+3(中德共建)4个本科专业,申报的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已获批,2012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规模1224人。下设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和交通工程4个教研室和土木工程管理研究所、建筑物理与节能研究所(中德共建),承担着全系各专业的教学工作以及院内外建筑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和相关科研项目。

2、教师队伍

目前建筑工程系有教职员工42人,专任教师29名,实验技术人员5名,教辅人员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博士1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为77%,高级职称的比例为39%。

3、实验条件

建筑工程系实验中心拥有工程测量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道路工程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电气与设备实验室、结构工程数字仿真技术实验室、建筑学创新实验室等12个实验室,实验室固定资产约1100 万元,设备先进,其中许多设备是从德国进口。

4、教学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间,建筑工程系获批院外科研课题14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2项,院内项目6项,教研项目6个,公开发表省级及以上科研论文100多篇,教研论文20多篇。目前工程管理专业于2010年获批为安徽省特色专业。毕业生凭着扎实的基本功、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等赢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截至2010年底共培养了毕业生近 4000 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大型建筑规划设计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的骨干力量,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学院前列。“十一五”期间,有150人分别考取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华侨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当年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2%

5、对外合作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系与合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合肥市建筑业协会以及多家大型建筑企业合作办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毕业生实习基地,构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筑工程系联合省市政府部门和省内建筑节能检测的骨干企业,与德国高校和企业成立了“安徽建筑节能技术平台”。 2006 年,建筑工程系按照与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应用科学大学的合作办学协议,开设了土木工程(2+3)专业,实现了中德合作培养本科生的目标,已有近60名学生赴德攻读学士、硕士学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对如何依托建设行业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提炼办学特色,整体推进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还不够深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模块和教学实施中应用型尚需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及其活动需进一步规范。

2、师资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数量上短缺严重的问题,高层次人才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亟待充实与提高,高层次的专业带头人比较缺乏;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双能型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的力量亟待加强。

3、学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极少数沉迷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拔,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不够。校内外的学术科技创新竞赛缺乏广度和深度,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还不够浓厚。

二、“十二五”期间总体发展目标与定位

(一)行业形势分析

从目前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来看,存在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比较缺乏、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强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对安徽跨越崛起的支撑力和保障力。《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建设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为统领,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要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人才,这将为建设类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二)发展目标与定位

根据《合肥学院“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要求,确立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内部管理结构和体制,探索二级学院制管理,增强院系办学活力。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建成特色鲜明、校企合作紧密、社会声誉良好的建筑工程系。

三、“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学科专业建设

“十二五”期间,建筑工程系将按照“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注重内涵,狠抓质量”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前期调研情况,结合师资力量与办学情况,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增“市政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设“工程管理2+3”(中德共建)本科专业。以形成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交叉渗透的专业体系,学生总人数达1800人左右。在整合办学力量与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土木工程专业申报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建筑工程系将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专业硕士教育,探索专业硕士教育新途径,根据现有师资的研究方向,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申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点。

(二)师资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建筑工程系将以“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造就多个水平较高、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培养一批科研和教学骨干,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十二五”期间,建筑工程系将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以改变师资队伍短缺严重的现状。对引进人才的结构要求,优先考虑具有博士学位的要求,对于紧缺专业可引进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在专业方向、年龄等方面应有较高要求,以利于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合理的层次结构。同时,加大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的力度,坚持人才引进与在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进在学科研究方向上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的教授、博士,鼓励有学术专长的年轻教师进行深造或进修,努力提高学术队伍的整体水平。人才引进规划见表1,拟引进人才的分布与要求见表2

1  人才引进规划

专业

班级(规划)

人数(规划)

现有教师

(含实验)

需求总数

教师需求数

土木工程

44

720720

15

32

17

工程管理

22

360360

8

16

8

建筑学

22

300300

7

16

9

交通工程

1

180

4

10

6

水利工程

1

90

0

4

4

市政工程

1

90

0

4

4

2+3

22

6060

 

3

3

合计(按标准建制,不含2+3

14401800

34

85

51

 

2  拟引进人才的分布与要求

专业

方向

人数

学历(职称)要求

其它

土木工程

工程测量或相近

工程施工

岩土工程或相近

结构工程或相近

桥梁工程

道路工程

4

2

2

2

2

3

硕士及以上

硕士及以上

博士

博士

硕士及以上

硕士及以上

本科、硕士均为“211”院校

本科为“211”院校

-

-

本科、硕士均为“211”院校

本科、硕士均为“211”院校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

6

硕士及以上

硕士要求本科为“211”院校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学

建筑学

6

硕士及以上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

4

硕士及以上

硕士要求本科为“211”院校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

3

硕士及以上

硕士要求本科为“211”院校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

3

硕士及以上

硕士要求本科为“211”院校

 

(三)教育教学改革

“十二五”期间,建筑工程系将继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深化模块化教学改革。重点到各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需求、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调查,优化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体系。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专业已实行模块化教学,今后建筑学、交通工程专业逐步过渡后也应实行模块化教学。

2、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在保持教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要进行适应性、发展性更新,及时将与课程有关的工程热点、前沿问题进入教学,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专业课教学,要求教师将新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规范和新施工技术贯穿到课程中。要把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力推进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实践式、自学式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逐渐从传递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

3、完善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已建立的规章制度基础上,科学的修改完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建设,明确管理职责,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4、加强教学研究。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各类教学研究,系部支持5-10项教学研究项目,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力争主持校级教研项目6-10项、省级教研项目3-5项,并发表相关教研论文10-20篇。加强教材建设,把教材编写纳入到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当中,教材内容不仅要反映新技术和新方法,还要体现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十二五”期间计划编写4-6本专业教材。

5、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实验过程中应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验方法、步骤和内容均由可由学生自行制定,教师仅起到审核、监督与校正的作用。逐步建立“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多方向”的实验教学体系,优化与整合相关实验资源,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四)科研工作

“十二五”期间,建筑工程系科研发展总体思路是以卓越工程师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研究所建设为平台、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发挥团体优势,联合攻关,重点发展横向研究,争取在国家级课题及省级以上科研奖励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1、组建科研团队,在科研项目申报上取得突破。“十二五”期间,组建5-8个科研团队,原则上每一位教师都要加入某一科研团队中。“十二五”期间,争取能够成功申报10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家级科研课题上取得突破。科研经费总数达到200万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力争取得1-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2、加强实验室建设。围绕科研和教学的需要,积极向学院申报我系目前科研和教学急需的实验室,通过实验室的新建和扩建,争取在“十二五”建设期末,使我系的实验室能够基本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同时积极申报学院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服务科研能力。另外,在校企联合方面取得突破,力争实现企业在实验室挂牌,提升实验室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3、实行科研团队带头人目标责任制。实施宏观调控与自主选择相结合,发挥科研团队带头人的核心和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科研工作地位,确定每个科研团队在“十二五”期间的科研目标,逐步实行科研带头人目标责任制。

4、强化对外交流,有效利用外部科研资源。加强与国内相关院校及相关专业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有效利用院外的科研资源,先期可参与院外的研究人员共同申报高水平的研究课题,逐步培养和锻炼我系教师的科研能力。拓宽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交流渠道,在目前的学科交流基础上,积极发展科研学术交流。

5、积极探索研究所的科研职能。学习和借鉴院内外相关研究所的成功经验,组织教师对相关研究所进行交流考察,研究我系研究所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我系研究所所能承担的科研职能,充分发挥研究所在科研工作中的承载作用。

6、建立运行有效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制度。充分利用学院的相关政策,鼓励学生申报学院面向学生的科研项目,鼓励部分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除了现有的学术竞赛之外,面向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创建学生参与科研的渠道,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期间,建筑工程系将面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推进“立体化”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扩大社会服务,广泛争取社会资源。

1、坚持与企业互动共赢,与企业在人力资源支撑、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系统的科学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立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目前我系已有13个实训基地,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我系的实训基地达到20个以上。

2、依托并服务于合肥市,加强与相关建设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区域经济特色与需求,服务区域地方建设,深化校地合作关系。拓展与省市各类建筑业行业协会的联系合作,如建筑业协会、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加入会员单位,积极开展各类业务合作。实施对外开放办学,在学校已经搭建的合作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建工系与合肥市及瑶海区、蜀山区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合作发展。“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合作培养青年教师,合作共建教学基地,合作开展科学研究”等,实现多方位的合作与发展。

3、充分发挥校友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凝聚校友力量。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和沟通,为校友发展搭建平台。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方案,广泛听取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整合校友资源。

(六)国际交流与中外合作培养

“十二五”期间,建筑工程系将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建设。继续办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努力申报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年派往德国等国学习的学生数不少于20名,不断提高合作培养人才的质量。总结推广国际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逐步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继续支持“安徽建筑节能技术平台”的建设,力争与境外大学或企业新建一批联合实验室或科研合作平台,推进科学研究国际化;进一步加大对师资和管理队伍国际化培训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进修、培训,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进程。

“十二五”时期是建筑工程系实现“新跨越、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坚信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各项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为学校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大学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