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教学部“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创建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合肥大学的建校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以及《合肥学院“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公体部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院“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结合我院所处发展环境及本部门实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体育在学校教育以及培养“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中的独特作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凝练部门办学特色,服务学院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发展目标

在学院“十一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充实完善急需资源,努力办出具有我院特色的大学体育。

继续深化体育俱乐部制改革,优化方案、固化成果。增强学生健康意识、“终生体育”意识,全面提高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组织作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扶持传统优势项目(如:啦啦操、体育舞蹈等)发展,培育、拓展新项目;进一步加强击剑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化与省专业队、中小学传统项目学校合作,适度扩大我院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规模,提高竞技与管理水平;加大中短期专业培训、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师资队伍、提高师资及管理队伍的水平;启动和推进特招生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申办工作;积极推进体育场馆社会化、市场化进程,降低运作成本与提升服务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团队学习”的指导思想,在完善准会员课程教学基础上,加强会员训练、竞赛、活动等课程的学习指导与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学院师资、场馆资源条件,发展新项目,开设新课程,满足学生体育运动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估的总体设计,不仅使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俱乐部课程学习,掌握1-2项体育项目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同时,培养他们团队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

    凝炼改革成果,力争“十二五”期间成功申报1-2项院级精品课程;在我院体育俱乐部改革已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管理,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多措并举,变末端监测为全过程介入,力争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0%

    (二)师资队伍与专业建设

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大学体育教育所需要的师资队伍。通过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加大在职教师培养、培训的力度,引进3-5名专业技术人才,优化教师队伍专业学缘结构,改善学历职称结构,使我院体育教师师资配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满足学院及部门专业发展需要。力争在“十二五”末,使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50%以上,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正教授人数1-2人。

依托我院既有场馆资源、师资条件、区位优势,积极引进人才,申报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和申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加强击剑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和人才培养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科学研究与训练竞赛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每年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培训、观摩学习。每年邀请1-2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举办国内(或国际)和省级的体育学术报告会或大型赛事1次以上;力争省部级立项课题1-2项,发表论文2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5篇以上。

加强对教科研和训练竞赛工作的考核,建立科研成果与竞赛成绩互为补充、相互协调的激励机制。在加强与省、市体育局联系,建立“体教结合”联动机制的同时,加强与院教务处、学生处、各系部联系,建立和完善竞赛成绩与学分奖励相关制度,最大限度解决高水平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运动员的学训矛盾,促进我院体育训练竞赛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四) 群体活动与场馆保障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节、运动会以及体育俱乐部活动等校园体育活动,配合院工会,加强教职工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水平,传承创新体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根据《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有计划地建设、改造运动场馆,提高现有场馆设施使用率,保证教学训练和全校师生体育活动的基本需要。场馆开放每天确保12小时以上。加强场馆设备器材的维护与保养,加大对周边企业、社区开放力度,提高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认真学习中央7号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合肥学院“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明确“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以及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深刻内涵;明确大学体育不仅要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更应该发挥其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形成大学生健全人格、道德品质中的作用;明确大学体育服务各系(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

坚持改革先行、创新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员工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培养荣誉感、使命感、紧迫感。弘扬部门“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厘清工作思路,推动部门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保障

加强对贯彻落实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发挥部门教研室、学术委员会、督导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在部门发展、教学改革中人才库、智囊团作用。主要工作、关键环节部门领导亲自抓。工作中发扬学术民主,广开建言渠道,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分步实施。

重视基层党支部和基层工会在部门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坚持党群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工会联系党群干群的纽带作用。发扬党内民主,倾听群众声音,树立先进典型,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实践,确保部门“十二五”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顺利实施。

    (三)制度保障

在认真领会、严格执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文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部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部门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部务会、学术委员会集体研究制度,确保部门决策民主、科学;严格按照学院财务有关规定和要求,合理规划部门经费的使用,积极筹措经费,为“十二五”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加强制度创新,在“十一五”改革与发展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改革。

    加强对部门“二办、三室、二中心”组织机构及人员的管理,明确机构职能和人员岗位职责,坚持制度管人、制度育人。强化绩效考核,引入激励机制,健全考核指标,细化考核内容,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形成部门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

    (四)条件保障

充分发挥本部门集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后勤保障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扁平管理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整合既有资源,合理调配急需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培育后备人才,为人才发展、创业营造良好的部门工作环境。

积极与省及合肥市相关厅局联系,争取政策、资金、物资上的支持。与省体育局、相关高校、科研所开展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学院所在地高校云集,人才储备丰沛的优势,对所缺专业人才实施柔性引进,保证用人渠道畅通,保证课程改革与专业发展所需资源的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