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院长先锋谈】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胡学友:正逢其时 重任在肩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9-15浏览次数:10

过去五年,在校党委和行政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力推进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科创赋能、竞赛育人等工作,思政引领力不断增强、专业发展方向不断明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专业影响力不断彰显。

站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继续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更加扎实的作为,奋力谱写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党建领航 聚“三力”谋发展

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发展路径,创新育人模式,充分激发党支部书记的“头雁”引领力、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凝聚力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战斗力。

铸魂为先,育强“头雁”引领力。选拔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辐射效果佳的优秀党员担任系部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五年获批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省四星级党支部、3个市五星级党支部、2个市四星级党支部。



实干担当,提升组织凝聚力。将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聚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新方向,以集成电路设计、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相关专业建设为牵引,强化顶层设计,以课程改革、实践育人、社会服务、有组织科研为抓手,聚焦重点领域求突破,强化一流课程建设,竞赛育人成效显著。

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升级改造,2022年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2021年新增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授权点,增设现代检测与应用技术专业方向。以工程教育认证推动专业内涵建设,自动化专业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24年通过中期检查;通信工程专业2022年通过自评报告。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建有一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立足专业学科竞赛的“精准育人”,服务青年教师和学生成长成才。学生每年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赛事获省级以上奖项近百项、国家级奖项十余项。


 

模范带头,先锋战斗力不断增强。把教师党支部建在教学科研一线,鼓励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战斗力,助力产学研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有组织科研,引育有特色、有活力、多层次的研究团队与平台建设。五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晋升教授5名,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项,横向科研经费年均增长率10%。项目“电网支撑型新能源并网变流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皖北特色水果制品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有两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高先和教授团队研发出“微差压变送器”应用于疫情防控,成功替代国外元器件,迅速应用于火神山医院;团队与企业研发移动式核酸采样工作站“小白”被广泛应用。项目成果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等多家央媒报道。



强国有我 “四个再”绘新图

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立足学校高质量发展大局,紧抓博士点立项建设的历史机遇,应对新挑战,绘制新蓝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强化科技创新的使命驱动和精神引领,深化“三全育人”,落实“五育并举”,营造关爱学生成长,实现潜心向学、积极向上的学院文化氛围,力争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国内同类学院中位居前列、有一定影响力的二级教学单位。

人才培养再升华。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探索实践“双元制”建设,夯实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学科建设再聚焦。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围绕地区发展急需领域和前沿交叉方向,打造1-2个具有显著优势和影响力的学科平台,促进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标志性成果,为电子信息专业博士建设点申报立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资队伍再优化。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引进和培育青年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打造人才高地。

治理效能再提升。深化学院综合改革,完善现代学院治理体系,提升学院办大学的水平和治理能力,激发学院教职工内生动力,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包容、协同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

来源: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编辑:胡学友 预审:潇潇 审核:贾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