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谈|决胜“十四五” 谋篇“十五五”】 宣跃文:党建引领 为制造强省贡献力量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9-19浏览次数:11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以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牵引,结合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和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创新路径。获评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机制学生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智能制造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获安徽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安徽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团队。

聚力党建赋能 激活服务效能

学院依托车辆工程、智能制造专业智库资源,组建党员科研团队,积极对接芜湖、黄山等地龙头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培训、科普讲座、研发团队指导,探索新兴产业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新路径。构建社区联建、高校联促、企业联学等党建工作新模式,与临湖社区、海尔集团、哈工大机器人等单位联学联建,推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强国行”团队、五星级党支部建设。

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服务产业发展成效不断彰显。组建省级科研平台安徽省智能车辆控制与集成设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厅首批“揭榜挂帅”、安徽省发改委新能源汽车工程化专项、安徽省科技厅科技重大专项和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等方面主持完成科研项目40余项。



锚定重点产业 推进“双元制”建设

学院聚力合肥重点产业集群,结合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对先进制造产业人才的机遇与挑战,凝练特色,强化优势,推动四链融合。开创新工科双元制建设专业“双元制”大陆班,承担“大众学院”智能制造专业教学工作。作为首个新工科双元制建设专业,大陆班目前已连续九年招生,培养毕业生230余人。

学院聚焦国家和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学科团队,积极承担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服务合肥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开展车辆工程专业的中德共建合作项目(班),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汽车产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践行根本任务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和地方产业发展,不断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产业发展重要人才支撑。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引育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等优秀师资。

近三年,学院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300余项。学生团队获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等。  

聚力“十五五” 探索“智造”新篇

今后,我们将立足国家新兴学科建设、区域产业迭代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全局,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持续完善“四坚持、四聚焦”党建工作体系;锚定“制造强国”战略和安徽“制造强省”实践,以博士点培育建设为核心牵引,以服务长三角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升级为使命,力争未来五年内,在“学科特色鲜明、师资梯队优良、育人成效显著、服务能力突出”高水平学院建设中取得新突破。

聚力人才培养提质,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育人模式。紧扣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需求,优化专业集群布局;升级“双元制”“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育具有扎实学识基础、深厚工程能力、宽广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聚力特色学科优势,围绕机械工程学科凝练发展方向,形成与长三角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的特色学科布局。重点打造1-2个省部级学科平台,联合高校、院所开展跨学科研究,在领域内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标志性科研成果。

聚力师资队伍优化,构建“引育并举、梯队合理、动态优化”的师资建设体系。引育学科带头人、青年拔尖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局面。

聚力治理效能提升,增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深化学院综合改革,优化议事决策机制,提升数字治理质效;完善校企协同机制,推动办学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来源:先进制造工程学院 编辑:宣跃文 预审:潇潇 审核:贾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