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谈|决胜“十四五” 谋篇“十五五”】 胡萍:书写“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答卷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9-24浏览次数:208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专业集群,积极打造思政引领、AI赋能的智慧课程教学体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对接安徽省及合肥市的产业布局,开展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拥有省级高峰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和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1个。

巩固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 收获党建双创新成果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并深入实践“一体两翼三促进”党建模式。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为根本主体,以师生党支部联动协同作为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坚定执行“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工作模式,持续开展“一个支部一个特色”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活动,切实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党委获评安徽省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合肥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连续七年在学校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中获“好”等次;连续七年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个教师党支部获批省级“双带头人”强国行团队,1个学生党支部获批省级样板党支部,1名教师获“安徽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构建“人工智能+”专业集群 创新智慧教学新模式

学院紧扣学校办学定位,围绕国家和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理念,构建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组成的“人工智能+”专业集群,“立足地方,辐射全国”培养服务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以课程思政为育人关键环节,聚焦教学痛点、难点,AI赋能、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开展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内容改革,打造智慧化课堂,创建一批一流金课,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智慧化教学新生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核心竞争力。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打造省级一流课程13门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获批省级一流教材1门,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6项,一等奖2项。



聚焦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 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

学院紧紧围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国内外前沿技术动态,注重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积极构建以团队协作为核心的有组织科研体系,院内资源整合与校外联合攻关并重,鼓励跨学科、跨团队协作创新,重点打造五个特色方向: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数据建模与多模态AI算法、自然语言处理与大语言模型、工业物联网与智慧制造、应用优化。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申报高层次纵向科研项目,强化过程管理与项目培育,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5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江淮英才培养计划杰出项目1项,高端人才引育行动项目领军人才特聘教授项目1项,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学者项目2项,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27项,纵向项目总经费达1136万元。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SCI、EI专业论文209篇(其中中科院一区23篇)。

强化产教融合与科技攻关 服务国家与区域需求

学院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产业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关注地方企业实际需求,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展“揭榜挂帅”、“重点研发”等科技项目,推动前沿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转化应用。近年来,学院累计承担横向科研项目270余项,到账经费5000余万元。重大项目持续突破,单项经费超过80万元的项目40余项、超过100万元的10余项、超过200万元的4项。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流程协同产业链、教育链和创新链,建有智能软件工程学院和网络信息安全学院2个省级产业学院,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深化国际交流与开放合作 提升学术影响力

学院始终重视国际化发展,积极推进与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扩大学校在全球的学术影响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中德合作,积极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营造多元、开放的国际学术氛围。学院聘用欧洲运筹学金奖得主Rolf H. Moehring教授,邀请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通过线上线下举办各类学术讲座40余次,持续提升教师学术视野。

展望未来,学院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认真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持续强化“理论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一体化科研体系建设,深度联动全国重点实验室、行业龙头企业,与全球顶尖高校协同创新,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学校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编辑:胡萍 预审:潇潇 审核:贾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