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谈|决胜“十四五” 谋篇“十五五”】 张永军: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10-13浏览次数:13

“十四五”期间,智能建造与交通工程学院(原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以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为支撑,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为引领,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宗旨”的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党建引领聚合力 校企合作赋新能

学院党委精心组织开展系列党建活动,先后赴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馆、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地教学,组织专题党课、党建知识竞赛、红色文化征文等主题活动,切实增强师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成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党建工作氛围。



学院与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合肥建管处、中建八局四公司华中公司、中铁二十四局安徽公司等单位深入开展党建联建活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与中亿丰罗普斯金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超低能耗党建活动室,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业务联动,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做好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服务工作,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培根铸魂育新人 多措并举强素质

学院党委秉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育人理念,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各项入学教育工作,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体系,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2022年至2024年学院连续3年获得“军事训练优秀组织奖”。



学院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强化思想引领实效,以先进典型带动教学科研与学习实践,2022-2025年间师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奖项130余项。其中,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和文明寝室创建等工作中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校级第十九届“榜样学子”评选中,学院共有3名学生获评“榜样学子”称号,1名学生荣获“提名奖”。

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人才需求,拓展优质就业岗位资源。2022年获评“就业工作最快进步奖”,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获评“就业先进集体”。



强师赋能筑根基 引育并举优结构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切实发挥党委把关作用。在教师引进、师资培养、专业建设、实验室管理、教材选用、学术交流等重点工作领域,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协作、部门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创新推行“支部建在专业上”的工作模式,实现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配备全覆盖。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扎实推进学院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围绕学科建设人才需求,立足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引进方案。目前双能型教师占比达61%,58%以上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或产学研项目,结合专业方向、科研基础和人才队伍等情况,组建了学科背景多元、知识交叉融合的5个科研团队。严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持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年均超额完成党员发展计划,重点做好高知群体发展工作,2020年以来共发展教师党员5名。

2020年以来,2名同志获评合肥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同志获评优秀共产党员;30名师生党员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及党务工作者,4个党支部获评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党委多次荣获“先进二级党组织”称号。



科研创新结硕果 平台建设攀高峰

学院现有国家级产教融合中心及安徽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经信厅、教育厅、合肥市科技局等校内外工程技术中心及实验室9个。2020-2023年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行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成功获批安徽省科技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重点实验室、省发改委安徽省高速铁路绿色装配式建造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安徽省智慧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实验室。2020-2024年,科研项目到账经费累计达32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93篇,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0项,青年博士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今后,学院党委将进一步完善党建思政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力度,开展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主题活动;加强与其他高校、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思政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建立红色教育和思政活动的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模式,持续推动学院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来源:智能建造与交通工程学院 编辑:张永军 预审:潇潇 审核:贾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