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安徽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的关键词;创新,是合肥的金字招牌;创新,是合肥大学的办学之魂。
紧扣省委47个“创新之问”,合肥大学经济学院积极组织“长三角金融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领域的专家团队,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深入调研、精准解题,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谋思路、献良策。陈江华、顾晨婴等学科专家和青年学者的多项成果被党报理论版、高水平核心期刊刊发和省市政府采纳。
一
如何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提升战略为牵引,有效发挥“政产学研用金”全链条制度创新作用,让国际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动起来、活起来?
长三角金融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团队的《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助推国际科技合作》(安徽日报理论版)深度聚焦“加速嵌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国际技术转移示范区”“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科技合作环境”四大领域,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学术洞察和政策建言。文章围绕怎么抓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如何保障国际科技合作创新,提出持续发挥大科学装置平台效应、整合国际技术转移平台资源、组建G60科创走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自贸试验区和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双区联动”、加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建设等具体路径。
二
如何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长三角金融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团队的《依托高水平合肥自贸片区建设构建合肥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资政报告)聚焦“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这一重大战略布局,紧扣国际科技合作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的具体问题,梳理研判合肥自贸片区开展国际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创新、金融创新、载体创新、产业创新的成功经验与主要问题,提出“推动首创性、集成式制度创新”“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国际服务平台开放合作”“完善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保障体系”等系统性对策建议。
2025年,团队提交的2份有关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的咨政报告分别获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批示。
三
如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长三角金融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团队的《普惠金融对长三角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核心刊物)一文基于2014—2020年长三角地区158个县域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门槛回归及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提出应拓宽普惠金融覆盖范围,发挥本地金融优势,加强数字建设以及强化区域合作,推进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创新是最好的回应。
经济学院院长江玉荣教授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经济学院将始终保持“敢破题”的锐气和勇气,围绕数字经济、科技金融、高水平开放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前沿与交叉领域,集中力量打造1-2个在国内具有显著优势和影响力的学科高地与高端智库平台,在服务地方创新实践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中产出更多地标志性原创成果。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潇潇 初审:江玉荣 审核:贾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