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00
每个人都曾青春过,合肥这座城市的发展也正值青春。未来30年,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的五大方案究竟哪个才不会OUT?相信最有发言权的还是青春四射的大学生们。
在本报与合肥学院经济系的共同组织下,今天上午,合肥学院房产专业的60余名大学生来到政务中心阳光大厅,为正在公示的五大方案亮出自己的分数。
五大规划方案论高下
今天上午,合肥学院房产专业的大学生们人手领取到了一份考评表。学生们将参照表格,从生态优先、中心提升、组团拓展、区域协同、特色彰显、文字叙述、图片展示、科学性、前瞻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等11个维度对五大方案进行综合考评。
“我很欣赏方案四中透露出大都市梦想。”合肥学院房地产专业学生张芳认为,方案四“K”形战略构架似乎更加接近合肥这座新兴城市的发展现实。她给方案四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两个考评点上打出了最高分。
站在规划方案四的展示板前,张芳踮起脚尖,用指尖划向展板上自己最欣赏的字句:“近期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新兴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中期建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最终建成1000万人的国际性大都市和环湖通江生态宜居城市。”
城乡发展应是一盘棋
来自蚌埠的张芳点评说,自己从小虽不在合肥长大,但现如今已经愈发感觉到合肥这座省会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张芳欣喜地发现,个别方案甚至匠心独到地将合肥与周边的淮南、滁州、马鞍山、安庆、铜陵、六安紧密地“缝补”在一起。
“比如在合肥与滁州连接的宁合双核都市圈轴线上,还覆盖了石塘镇、包公镇、栏杆集镇,这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很符合。”张芳自信满满地概括说,城乡发展是一盘棋,周边的乡镇发展不起来,其实也会拖城市化的“后腿”。一旦“K”字形的架构形成,届时,合肥这座长三角地区的新兴大都市将拥有四只无比有力的“巨足”。
“作为合肥这座城市的一份子,孩子们理应参与到城市未来的空间规划中。”合肥学院经济系主任沈友华在现场介绍说,地方性、应用型、突出实践能力一直是合肥学院培养人才的一大特色。
大学生驴友关注巢湖开发
大学生群体不乏酷爱旅游的“驴友们”。今后自己的家乡会如何开发巢湖也是大学生们关心的焦点话题。
“‘一心一带四轴’的格局以合肥主城为中心,强力打造合芜马城镇密集带,作为省域发展的脊梁。”张静静点评说,方案极其巧妙地利用了合肥周边的交通线,将合肥与周边紧密地缝补成了一个“卫星城”的大格局。
在所有方案中,大学生郑忍忍则更加欣赏方案2。小郑告诉记者,“巢湖半岛”的理念创意十足,能让人清晰地看出一个崛起的新巢湖。更何况今后只有半小时的车程就能饱览巢湖周边的四时美景。
“看完了五大规划顿时感觉合肥的发展非常广阔,很多同学毕业后都打算留在合肥找工作。”张静静告诉记者,她和同学们同样期待今后能够生活在蓝图规划中的这座“半城山水半城湖”的魅力之都。(合肥晚报-徐颖奇/文 郑成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