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积极推动党建科学化建设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01-17浏览次数:8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是对形势发展、事业开拓、人民期待的积极回应。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着眼应对“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十八大报告系统阐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任务,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纵观十八大报告,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路径更加清晰:
  ——明确了一条主线: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强调了五大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突出了“三型”要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提出了八项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确立了一个目标: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为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高校,我院党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努力在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等方面,切实抓好贯彻落实。首先,提高高校党建思想认识,准确把握高校党建工作新要求。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从1990年到现在,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先后召开了20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在今年1月份第20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和战略高度,着重强调了高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阵地,高校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刘延东同志在会上指出,要深刻认识高校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6月,习近平同志又先后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对高校党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了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对高校党建工作坚持的基本原则、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去年11月份,贺国强同志也对在京部分高校进行专题调研,就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要求。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高校党建工作开展专题调研,作出部署,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工作再次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当前,我们正在把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准确把握十八大对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对高校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其次,创新高校党建理念,着力推动高校党的事业科学发展。理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灵魂和前提。当前,我国正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先进理念为先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目标着眼于发展,措施服务于发展,成效以发展来检验。要把党的工作有机融入、渗透和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努力为高校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近年来,我院党委发挥抓大事、谋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从全局和战略上研究和思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在办学定位上不盲攀比,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三位一体”的办学定位和办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地方性”,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性人才。“应用型”,是应用型大学的根本特征,立足于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工程师”和“管理者”,与学术型大学错位发展,它直接体现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国际化”,就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体现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是我们多年来坚持国际交流和合作成果的集中体现。通过一系列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走出了一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路,有力推动了学校党的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三,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夯实高校党组织基础。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党建工作重心在基层,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安徽省委的实施办法等文件要求,积极谋划、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通过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通过党支部和党总支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及时将党性修养好、思想觉悟高、工作作风正、干事能力强、热爱党务、乐于奉献的教职工党员和表现优秀的学生党员充实进党总支和党支部班子。制定了《合肥学院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将系部党建工作考核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与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同部署、同考核。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基层党组织和党性教育、组织建设、党员“先锋岗”、“结对共建”四项活动。各党支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选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项目化方式带动党组织活动的有效开展,大大调动和吸引了师生党员结合本职工作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抓好在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工作,把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教职工党员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钻研业务、带头争创佳绩、带头为人师表、带头弘扬正气,争做教书育人模范、管理育人模范和爱生奉献模范。化学与材料工程系党员教授、博士刘俊生每年承担4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5年来指导29名本科生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其指导的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均达到100%。连续5年学生网上评教均为“优秀”;指导的学生中有5人撰写6篇毕业论文发表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取得了2个全国“二等奖”和1个全国“铜奖”。电子系党员教师胡国华,腰椎突出,多次住院治疗,在生病期间,坚持指导并带领学生到北京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大赛,捧回了安徽省唯一的一个特等奖。学生党员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勤奋学习、带头全面发展、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争做成才标兵、奉献标兵和创新创业标兵。学生党员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大赛在省内外屡创佳绩。今年赴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中的7位同学有4位是我们的学生党员。在各种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中,90%以上的学生党员获奖。90%以上的学生党员获得各类科技类奖项。学年度综合素质测评中,学生党员排名位于班级前列。“校园榜样学子”、“国家奖奖学金”获得者,基本上为学生党员。电子系学生第三党支部学生党员开展“做专业能手,争学术先锋”主题党日活动,以“智能车”竞赛为平台,获得了省和全国比赛的多项奖励,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学们羡慕地夸他们是“党员获奖团队”。
    第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高校骨干队伍。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同时指出,“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高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逐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加大对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领导干部考核力度,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差额选拔处级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干部,将一大批想干事、愿干事、能干成事的同志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同时,围绕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近年来选派近百名处级以上干部到美、德、韩、日等国家高校进行考察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模块化教学方式。邀请德、韩等国高校教育专家对干部进行培训。聘请德国高校专家霍恩教授担任合肥学院副院长,就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对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辅导。同时,通过主办或承办“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拓展干部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了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学历提升和能力提高并举、师德建设与业务进修并进等多种方式,促进人才总量的大幅度提升和人才结构的有效改善。“十一五”期间,学院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津贴的直接费用2100多万元。学院成立以来,派赴国外进修学习教师270人次,接收来院做工作访问和讲学的外籍教师280人次。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人才,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促进“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学院将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干部相结合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总之,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居安思危、勇于进取,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贯穿于学校党建工作始终,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目前,我院正在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蓝图深入推进以“三建一改”为核心内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体师生员工在院党委、行政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下,怀着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心态,鼓足干劲朝高水平应用型“合肥大学”的目标迈进。(组织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