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的他,曾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制备铀原料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9-16浏览次数:546

  走过一个世纪的光阴,杨老先生在这个金秋迎来了百岁寿辰。

  鲜花、蛋糕、掌声……16日,杨老先生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化学会、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等单位的高徒们齐集北京,感念这位世纪老人的传奇人生。就在两天前,杨老偶染风寒住进医院,但他仍然通过摄像镜头,兴致勃勃地参与这场属于自己的师生欢聚、科技界精英荟萃的生日庆祝会。

  年薪55万多法郎和1000斤小米的抉择

  1911年,杨承宗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后由严济慈、钱三强介绍,赴巴黎居里实验室进修放射化学,师从玛丽・居里夫人之女伊莲娜・居里。

  1951年,杨承宗的博士论文《离子交换法分离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受到好评,被定为“最优秀”级论文。伊莲娜・居里亲自为高徒“中国杨”举行庆祝酒会。

  这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寄来续聘通知,特别说明“年薪55万多法郎,另加补贴。”但对杨承宗来说,没有什么比建设新中国更有吸引力了。他决定放弃一切优厚条件,报效新生的祖国。

  启程前,杨承宗向导师要了10克碳酸钡镭的标准源――这是镭元素发现者玛丽・居里夫人亲手制备的国际镭标准。这个标准源后来成为我国开展铀矿探测及电离辐射计量研究的唯一标准计量实物,是我国开展原子能科研工作的无价之宝。

  回国后,他的薪酬只有“每月1000斤小米”。为多采购些科研设备回国,他搭上了全部积蓄,甚至变卖了心爱的手表、相机。当时,他就靠着钱三强准备的两架日本摇摆天平,两个白金坩埚,白手起家,开创了新中国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射线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1961年,为加速原子弹的研制,杨承宗受命担任二机部铀矿选冶研究所业务所长,负责铀矿选冶工作。此后,杨承宗全力投入到工作中。经过两年艰苦奋斗,他提前3个月提炼出了一颗原子弹所需的高纯度铀。当一封印着鲜红国徽的贺信飞来,杨承宗将它久久地捧在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