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路上系列报道之十五:学得深!吃得苦!挺得住!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5-06-06浏览次数:7089

                                                      ——记经济系08届毕业生李金龙从零到年销售额亿元的创业传奇

前言:学习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和源泉。大学生要把学习作为创新创业的“源头水”和成长成才的“充电桩”,潜心向书本学习、虚心向群众学习、用心向实践学习,为创新创业打牢基础。创新创业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心,是“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的行动。如果舍不得吃苦,不仅创新创业无从谈起,青春也必将黯然失色。“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成就了“天下之大功”。大学生要创新创业,就应该修炼并具备“挺得住”的品质,确定了目标以后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正如诗人汪国真所说的那样:“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严谨,是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他走路笔直、发型整洁,身着笔挺的西装,手上的电脑装在一个精致的皮包里,面带微笑地走出了电梯,对我们说道:“不好意思,我迟到了。”随后,他带我们前往酒店一楼的咖啡厅,他说:“这边阳光不错,椅子你们坐着也舒服点。我们可以边喝咖啡边采访,轻松一点。”

在大学时,我就是敢大胆表达“理想”的人

记者:学长,您认为大学四年的学习对您以后的创业有什么影响吗?

李金龙:当然有啊,学好专业知识以外,最主要还是多去图书馆找点相关书籍来看,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都是要看的。《孙子兵法》、《拿破仑成功学》、《潜能开发学》等等,都是我在图书馆会看的书。也要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了解他们的习性、谈判之道,经商之道,像日本人对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印度人就要求价格低。这些知识也都是对我专业的补充。

记者:那您是在大学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吗?

李金龙:当然。包括你们也要这样,十年磨一剑,你准备的比别人早,成功的几率也会比别人大。

记者:现在学校的大二学生暑假都会有认知实习,您怎么看待的?

李金龙:这个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一定要找与专业相关的公司实习。像国贸专业的学生,口语一定要好。提高口语主要的方法,就是你一定要勇敢去说,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打消心里的恐惧。不要说我发音错了,发音错了是正常的。普通话还有南北之分,有口音的,更何况英语呢。就像到了英国,你会发现英格兰和苏格兰发音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你不用恐惧去说英语,只要你通过自己的表达让对方听懂你的意思就够了。

记者:学长您说大学应该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地方,那您当时是怎样做的呢?

李金龙: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目标,确定未来到底要做什么,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一个人没有目标整天就会浑浑噩噩,每天睡到八九点钟,到十点钟都不愿意起床,醒来之后到校园里转了一圈又继续睡觉,这就叫虚度光阴是不是?因为你没有目标,你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所以首先要树立目标。其次,要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说学习一个成功的商人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你英语不好没关系,可以做国内生意,要了解国内的经济形势、营销模式以及其他情况。假如说你要做国外生意,那你就要去了解国外的市场,同时学习相关知识。不是说简单意义上的我知道这些知识就够了,这只是浅显的东西。你要从营销的角度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只有学习了这些东西,积累了知识才可以,不是说你一毕业它就会闪现出这些东西,而是它已经融入了你的血液。当你碰到问题的时候,你的思维观念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别人想不到的而你能解决它,自己一想为什么能把事情处理好,就会发现这是在大学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它能激发你的潜能,促进了事情的解决。否则的话,你的脑袋一片空白,像普通人一样是不是,怎么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所以大学是个非常关键的时候。

  

  

记者:作为国贸专业的学生,您对学弟学妹们的就业方向有什么建议吗?

李金龙:首先,要学好自己的知识,比如说英语,这是毫无疑问的。还有就是专业知识,要尽可能的多学一点,最好能到公司里参加一些实习,了解公司到底是怎样运作的,而不是纸上谈兵。比如说IFOBCIF,你们都知道,OK,是船舷交货。但是真正的船舷交货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再比如英语,单纯的纸上教育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口语。当你真正的在谈生意的时候,你是与老外面对面交流的。国外很注重的一点是直视,所以你要很自信地面对面地直视着对方去谈生意。当牵扯到大的生意的时候,毫无疑问是要面对面地去谈判。除了口语,一些知识像日常用语、商务用语。具体到某个产品细节部分,你还是要到公司工厂里去与人去交流,这样才能学到这方面的知识。

李金龙学长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大学是积累知识的地方”。相信他的这句话也能点醒许许多多想创业的年轻人。创业不是随口一说,也不是冲动之举。在校期间积累的知识、经验,能够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他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能够看出他是个有明确目标的人。李金龙学长在随后的采访中跟我们说到,“我的计量经济学老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在校时有目标并且敢于上台说出来的人记录在本子里。五年后回访他们,发现这些在大学时就有明确目标的人大多数实现了当初的目标,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打工的艰辛激发了我学生时代的理想:创业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毕业后去宁波打工了,怎么想到去宁波呢?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吗?

李金龙:因为宁波是沿海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就和同学一起去了。我记得08年冬天雪下的很大,我们扛着被子,坐公交车去火车站。结果因为路面积雪太多,司机半路就把我们抛下了,然后我们坐装猪肉的货车到的火车站。最后很幸运,我们晚了一个小时,火车也晚了一个小时。就很顺利地到达宁波了。

记者:那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打工过程中让您印象深刻的事吗?

李金龙:太多了,那时候因为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台州老板,前三个月我为他赚了50万。我工作比较卖力,每天十点半以后,老板都会送夜宵给我,对我态度也很好,因为赚到钱了嘛。后来因为国际市场不景气,有一批货发出去了,货款没有及时收回。他的态度就发生转变了,180度大转变。我感觉问题不在于我,这是客户的问题。但是从老板的角度来说,毕竟是亏了钱,所以也是能理解的。后来我就辞职了,换了另外一家工厂。做了之后,接到一笔订单,本来是两个月可以完成的,结果用了6个月。

记者:那为什么本来2个月可以完成的订单,拖了6个月呢?

李金龙:那个时候是金融危机,全工厂都没有单。当时那个公司里主要负责生产的不是老板,而是老板的助手。他打压我,不想让我发展。我的订单一直拖到第二年,可想而知,是多么糟糕的事。我以前是很活跃的,但在那段时间感觉压力很大。货出不来,每天都睡不着,晚上回去后都是关着门,很颓废。后来我想明白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负面的情绪太多了,所以我又辞职了。

记者:那两次工厂的经历对您有什么影响呢?

李金龙:我从中明白了,工厂不是我的久留之地。我的性格比较直爽,就我个人来说,打工下去,没有前景,我选择了创业。

一面之缘的朋友都能看出我是干事业的人

记者:学长,您在创业之初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李金龙:是的,我创业之初,做第一笔生意的时候是很艰难的,真的是踩着冰过河的。因为当初没有钱创业,虽然工厂谈好了,但要先付30%定金,出完货后在一个月内付清。但是厂家临时变卦了,说是出货之前要把钱付清了。我当时的工资是一个月1500,而且那批货大概是十万块,所以你们可以算下我当时缺多少钱,去掉30%定金的话依然还有7万块钱要付。我没有7万块,还好我认识一个朋友,一面之缘,他愿意借我8600美元。当时的汇率是6.82,我记的非常清楚,然后OK我就把钱付掉了。但是故事没那么简单,不是说钱借我了,然后货款付清了就行了。因为我的货是卖给一个法国人,法国人再卖到阿尔及利亚。但是阿尔及利亚那边不付钱给他,他就无法付钱给我。货已经在港口待了一个月,这就意味着这个货是没有机会再拉回来了。当时我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说这个事情已经没有转机了,不可能再收回这笔钱了。如果收不回这个钱,你们可以计算下,按我一个月1500块的工资,我要还7万多。那之后的一个月我每天都在思考怎么把这个事情解决掉。我想哪怕有一点点机会我都要抓住,要把钱给搞回来。我从百度上搜到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商站处,我给负责人发了邮件,他立马就打电话过来了。“小伙子干事怎么这么不牢靠啊?不能收了货款再发货吗?”我说:“我是想这样的,但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能不能帮我想办法把货款收回来?”负责人表示愿意帮助我。他出面帮我把货款收回来了。所以说我是幸运的。

记者:学长您提到的借您8600美元的人,您认为他当时为什么会愿意借你这笔钱呢?

李金龙:我和他只有一面之缘,当初我在工厂上班,老板让我跟单。那时候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上一个月班我要通宵二十天。他当时是工厂的客户,然后我们去做他的货,必须要通宵做出他的货才能发货。我说:“您到宾馆去休息,事情交给我,我来帮您搞定。”第二天早上八点的时候,他爬起来了,然后穿着个背心,他的背心当时还穿反掉了,我还调侃他衣服穿反了。他当时说:“你这个小伙子,干了一夜活还这么有精力,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情。”然后就因为这件事,他愿意借我钱。

记者:学长,我们知道您的妻子也是合院的,她和您是同学吗?她在您创业的这条路上对您有什么样的帮助?她对您而言,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呢?

李金龙:是的,她是我的学妹,小我一届,也是国贸专业的。可以说,她是我的动力吧。这一路上都是她陪着我,公司的名字也是以我们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她总是在我沮丧的时候总是给我鼓励。

采访结束后的下午,我们去听了经济系的优秀毕业生报告会,李金龙学长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上台发言。不同于上午的冷静沉稳,下午的他激情澎湃,也许是想将自己的这份创业热情传递给他的学弟学妹。他依旧身着那套西装,大步走上讲台,向台下的观众们问好。

他以“树立雄心,展翅高飞”为演讲主题,他说,一个人不但要有目标,更要大胆去追求,敢于实现目标。商场如战场,在过去的六年里,他一直认为,要赢得胜利,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对手“干掉”。直到去年,他才明白,商场中竞争很重要,合作更重要。

创业永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道路,他想通过他创业历程中遇到的困难来勉励大家。面对困难,光努力未必有成效,还需要有智慧。他也说到,“公司与母校已建立合作关系,我愿意教我的学弟学妹,去帮他们快乐的就业,能更好地学到一些知识。我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大家的成功才是,我想为母校做一些事情。”

记者心语:在这次的访谈中,学长面对困难、挑战时不怕输、不认输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到了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他侃侃而谈,时而风趣,时而严肃,他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从他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一个成功人士背后的艰辛,我们为他打工创业时的艰苦心酸,为他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为他总能及时抓住机会的机智欢喜……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积累的成功。更主要的一句话,给我们留下了刻骨印象“大学是积累知识的地方。创业也不是一时冲动,也是知识的积累”,他让我们知道,成功很多时候离你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要怎么走,便是你能否达到成功的关键。

主人公简介:

1984年出生于安徽阜阳

2004-2008就读于合肥学院

2008-2009外出打工一年

2009-2012海外合作创业

2012年创办帕立欧实业有限公司并任总裁

(宣传部 学生处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张舒 谢杰  江蝶  指导教师:汪文忠  徐毅)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