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同 学眼中的佼佼者,自信、努力、坚持是他们的共同特质,因为合肥学院,让他们获得了更多成长的机会,开启了更加精彩的人生。今天让我们走近合肥学院首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合肥学院“榜样学子”荣誉称号和“榜样学子”提名奖的2015届本科毕业生们,聆听他们的青春脚步,感受他们的“母校记忆”。
王先琴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2级环境工程
在合肥学院提供的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机会下,两年半的硕士生涯辛苦而获益良多。于课堂,聆听本专业教授专家授课,如沐春风;于企业,与行业精英共事相谈,韬光养晦;于德国,游历在高校名企之间,开阔视野;于课题,更有校内外导师不倦指导,痛并快乐着。
于今,我已走上了工作岗位,在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担任设计部工艺设计师,如愿地从事环保领域的工程设计工作。在合肥学院的硕士学习和工作经历为我铺设了良好的职业前景,同时也为我增添了宝贵的人生财富。面对未来,我选择在真实的世界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大学生活就像一部精彩的青春剧,跌宕起伏,每个大学生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和导演,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辛演绎属于自己的剧情。在这样的美好年华里,怎么能不拒绝平庸,活出自己的精彩,致我们正在行进中的青春。
李传伟
旅游系 2011级旅游管理
四年来,我与母校一起成长,同担风雨。身为合院学子,我有幸见证了她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她也倾力浇灌了我的梦想,成就了我的殊荣。若要谈到大学四年的收获,抽屉里那厚厚的一沓荣誉证书和资格证书仅仅是一个旁白,因为大学于我,更是一个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自由施展的舞台,重要的是这四年的经历。阳光旋律广播台的播音工作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和坚持,上海五星级酒店的实习体验让我见识了何为社会生活,还有桂林全国导游大赛的颁奖典礼让我感受了喜悦与感恩。
这四年来,同学情和师生情无疑是最难以割舍的部分,赴荷兰交流交换则是求学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撒克逊大学的氤氲书香和西欧各国的风土人情让我拥有回味不尽的精神给养。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我已在合肥学院度过四年。其中有苦有甜,有欢乐有泪水,有成功有失败,有赞扬有批评。褪去了青涩,褪去了童真,如今的我是成熟的,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对未来已有了清晰的规划。我从循规蹈矩变得敢想敢做,辞去了文员工作,开启了创业模式,现在济南从事索尼电子产品代理。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才是青春的美、快乐与活力。最后,向母校深深致敬!
鲍翔
机械工程系 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走到了尽头。回首我的大学生涯,两次暑期实践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参与者转变成组织者,从“先进个人”转变成为了“优秀组织者”。大学四年我收获了荣誉,更感悟了成长:大二暑期我在滁州市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实习认知实习,并获得“西门子奖学金”。大二下学期,我和我的团队设计了“多功能摇床”,并且获得了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合肥学院“优秀奖”;在大三上学期的第六届“机械创新大赛”中,“多功能发电椅”获得“二等奖”;我也曾获得合肥学院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但今天,一切的一切都成往昔,我将再次踏上征程,携梦远航。
记忆中留下了好多的片段,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恋,我会一直努力,为了某天能回母校,重新走过那段路。四年时间,不知不觉已到尽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带着美好的记忆迎接明天的太阳,相信自己,努力把握,永远追随太阳的脚。
朵增月
中国语言文学系 2011级汉语言文学
四载青春,四载情谊,同学少年总相忆。2011年进入合肥学院新闻中心记者团,作为一名学生记者,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就是“铁肩担道义,妙笔铸春秋”。2013年的我担任记者团团长一职,更加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2012年,成为亚洲轮滑锦标赛的一名志愿者,并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2013年,荣获安徽省“十佳校园记者”称号。在大学期间,主持拍摄了第十届安徽省大学生记者峰会的宣传片《剪下一季青春》以及2014年合肥学院毕业季微电影《遇见·时光》,其中《遇见·时光》在合肥市微电影大赛中摘得唯一一个一等奖。
现在的我就职于安徽省最大的一家门户网站——合肥论坛。我非常喜欢这里工作的氛围和工作内容,在这里,有成长,有改变,有突破。因为自己从事的行业是旅游,是一个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很多人也问过我,为什么不从事记者、编辑这样的工作,而要选择一个全新的领域。我想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我愿意去尝试许多新鲜的事物,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是相通的,相辅相成。我一直坚信,青春一定要有梦想,假如哪一天实现了呢。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踏着青春的节奏,我们恭事谦谨,乘风破浪,破蛹成蝶!
(宣传部 团委 学生处 学生记者:姚建立 指导老师:潇潇 王迅)